先行先试 厦门答卷“特”精彩 |
各界群众代表走进自贸片区、厦航总部等地学习体验,感受特区发展脉动 |
| ||
| ||
|
晨报记者 蔡樱柳 雷 妤
白若雪 陈佩珊
滑动屏幕,找到要办的事项,输入信息,刷身份证,不一会儿,《退休人员认证》就在一台机器上办好了。“前两天居委会还找我,让我去办这个证明,我正愁要去哪儿办呢,这么简单就搞定了!”特区建设者吴祖尧在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体验了一把“e”政务,“别看它小小的‘身板’,却有着大‘智慧’!”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展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成就,昨日,厦门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为期两天的“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学习体验活动。
活动邀请新闻媒体记者与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其中包括特区建设者、大学生、小记者、道德模范、企业代表等。通过观特区新貌、看身边变化,感受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的发展成就。
不管是不断推动放管服改革的厦门政务服务,还是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的厦门自贸片区大数据服务中心,或者是从组建初期艰难成长到如今翱翔蓝天的厦航,又或是“幸福生活甜如蜜”的金安社区,都让参加学习体验活动的参访者们感触良多。
参观厦门自贸片区
切身感受厦门
城市发展巨变
昨日上午,在福建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五周年建设成果展厅,参访者们对于五年来厦门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成就、重点平台建设成果、招商引资成效等纷纷点赞。一位参访者说:“厦门自贸片区这五年来的发展,是对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加码’,让我们看到厦门更加大步‘走出去’。”
参访者们还参观了大数据服务中心(云招商中心),该中心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见面招商”的背景下设立,包含云洽谈、云考察、云签约三大功能以及重点平台和投资机会、政策直通车、招商空间等五大模块。
“现在招商都可以‘云招商’,信息化的发展真是太快了!”吴祖尧回忆起特区建设初期自己的工作场景,再对比今天“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感触颇深。
从事音乐工作的姜汉娜来自韩国,她2004年来厦门旅游后,便恋上厦门,第二年就来到厦门留学定居。在厦门自贸片区参访,她感受到了厦门的巨大变化。“厦门的发展变化太大了!这是一个美丽、热情、开放、包容的城市。”姜汉娜感慨,厦门自贸片区的变化只是厦门改革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这座城市一直在变得越来越迷人。
走访市政务中心
“e”政务自助机
“小身板大智慧”
进入市政务中心大厅,参访者们就被大厅一角的一台机器吸引了。经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机器叫厦门“e”政务自助机,可以自助办理许多事项。听完介绍,马上有人跃跃欲试。
在工作人员协助下,西梓(厦门)服饰有限公司的颜明亮没花几分钟就在自助机上打印出临时身份证。他感叹:“真是太便捷了!以前办个临时身份证可能得跑派出所等好几个地方,现在在一台机器上动动手指头就办好了。”
市行政审批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这台占地不到1平方米的机器融合了12个部门的113个事项,拥有刷脸办事、扫描支付等多项功能,年办件超100万,目前已在便利店、社区、火车站等地方铺开。
“多年前,我来过政务中心办理房产相关的事项,记得那时候还要跑好几趟、等很久。刚才听到介绍,了解到如今很多事项都可以网上先提交材料,省了多次跑路,变化真的很大!”姜汉娜也对此赞不绝口。她说,“我觉得这样的机器对外国人很友好。比起‘听’,对外国人来说,直接‘看’更不容易出错。”
参观厦航总部
老照片老物件
勾起特区建设者回忆
“我经常坐厦航的飞机,但这是我第一次来厦航总部大楼。”昨日下午,一行人抵达厦门航空总部,志愿者江胜海满怀欣喜,他说,“早就听说‘厦航经验’,终于能近距离感受了。”
参访者们参观了厦门航空学习室,学习室以厦航改革成果、发展成果、党建成果为主线,集中展示厦门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厦航的先行先试成果。
老照片、老物件……学习室里陈列的一件件物品勾起了吴祖尧的回忆。20世纪80年代,吴祖尧在特区管委会任职,曾参与厦航组建初期的工作。他说:“照片里面有很多老熟人的身影。那时候大家满怀激情参与特区建设,厦航能发展成现在这样,是很不容易的。”
“参观学习后,印象最深的是摆在陈列窗内的厦航首个招牌,从它斑驳的样子可以感受到厦航初创时的艰难。”江胜海说,仅从招牌的变化就能感受到厦航这些年的发展成就。
几乎隔一段时间,姜汉娜就会乘厦航飞机回乡探亲。“十多年来,厦航的服务越来越好,飞机也越来越大,乘坐起来越来越舒适。”姜汉娜感叹。
探访金安社区
居民高歌
“幸福生活甜如蜜”
小区广场上,三五个阿姨挥舞着彩扇,正在翩翩起舞;小朋友们或骑着小自行车,或踩着滑板车;还有更小的孩子,被大人抱在怀中出来散步……整个广场上一片欢声笑语。
如果不是有人介绍,你一定不会想到这是一个纯社会保障性住房小区。位于湖里区金山街道的金安社区成立于2009年,居住人口约3万,以中低收入家庭为主。“这个小区很大,绿化也很好,保障房配套这么齐全,真的很赞!”来到金安社区居委会所在的高林居住区参观后,参访者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下午4点左右,小区内的“四点钟学校”就要“上课”了,老师在忙着整理书桌和当天的报刊。记者了解到,这里为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们提供下午放学后的学习场所,每天有老师值班。
经过小区的一条长廊,社区合唱团的叔叔阿姨们正在高歌《总书记来到咱社区》。“总书记来到咱社区/夸咱的社区温馨又美丽……幸福生活甜如蜜。”这是社区居民自己谱曲、作词的一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
“年长者在社区里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们也有社区工作者帮忙照看,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这是一个理想的社区,也是厦门这40年发展结出的硕果。”江胜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