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海西晨报·
第A07版
·
名医周刊
 |
市海沧医院肾内科主任丁新国。记者 唐光峰 摄 |
|
丁新国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1993年至2018年12月于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肾内科工作,2018年12月起在厦门市海沧医院工作。从事肾脏内科工作近30年,发表论文20余篇,拥有5项科研成果,一部著作。擅长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损伤、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痛风性肾病、急性和慢性肾衰竭等疾病诊治,熟练掌握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技术。门诊时间为周三全天。
晨报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夏华珍
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排毒器官。如果肾脏出了问题,身体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对正常工作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厦门市海沧医院肾内科主任丁新国,近30年如一日,守候在患者病床前,做人民健康的“肾斗士”。
家里的第一位医生
回想起从医的决定,丁新国说,再给她一次选择的机会,她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穿上白大褂、拿起听诊器。
丁新国是家族里走出来的第一位医生,从医是她读书时就有的梦想。“读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教师、医生是很神圣的两个职业,一个教书育人、一个救死扶伤。”成绩优异的丁新国高考成绩不错,报考院校时,最终决定填报医学院校。“觉得站在讲堂上面对那么多学生比较紧张,所以选择成为治病救人的医生。”就这样,她填报了河北承德医学院,就此拉开她从医的序幕。
丁新国至今还记得刚去学校报到第一天的场景。“当时是父亲送我去的,从老家到承德要一天多的车程。我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伤感。等到了学校安顿好,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又流下了眼泪。”从那时起,丁新国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待,做一名合格的医者。
一天最多看88个患者
由于成绩优异,丁新国获得了留校保研的机会。但丁新国选择了先就业,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并来到当时唐山市最好的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工作。
经过一番科室轮转,丁新国定科肾内科。“我看到一些年轻人因尿毒症去世,深受触动,想用自己的力量挽救他们的生命。”正逢肾内科较缺人,丁新国便成为肾内科医生,这一干就是27年。
丁新国回忆,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医院都还没有血液透析机,只有市区的大医院才有。为了让更多患者能看上病,丁新国主动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每天都如此,风雨无阻。“不少患者是从县城或外地找来的,路途遥远、很辛苦。所以,我尽量提前到医院,让他们可以看完病早点回家,不然晚一点回去他们就没车坐了。”因为这样的习惯,丁新国一天最多看过88个患者。
对患者负责到底
因为对患者高度负责,丁新国和许多患者成为朋友。
55岁的陈先生就医时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经检查,患者已出现肾衰情况,身体状况很不好。“陈先生属于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再进一步会发展成尿毒症。”丁新国表示,陈先生被送来的时候血压高压200多,随时可能发展成尿毒症,因此必须要控制血压。但是,陈先生正服用的降压药效果不好,须换一种新的降压药,而这种药有副作用,可能引起肾功能恶化甚至是心脏骤停。好在经过充分沟通后,患者表示理解并同意使用新的降压药。陈先生说:“丁医生,我早就听说了您对患者很负责,所以我完全信任您,请您大胆治疗,不要有顾虑。”丁新国让患者服用了新的降压药,患者的血压很快控制住了,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正是因为丁新国对患者负责到底的态度,让她在近30年的从医生涯中,没有出现过一次医患纠纷事故。
带领肾内科快速发展
2018年7月,市海沧医院血透室(属肾内科)重新组建,亟需人才。怀着对厦门美好憧憬的丁新国选择来到市海沧医院工作。从2018年成为市海沧医院肾内科负责人后,科室取得了明显的发展。“2018年,来我们医院做血透的患者(固定)有20多个,2019年增长到40个,2020年又成长到50多个。今年遇到疫情,患者量还反而增加了。”丁新国说。
患者刘先生家住岛内,但坚持选择在市海沧医院做血透。刘先生说:“我第一次到他们医院看病,就觉得他们的医护人员很负责,透析效果也好。”丁新国介绍,刘先生今年65岁,53岁发病,目前状况挺好的。“我们的透析机比较先进,透析效果好。患者舍近求远到我们这治疗,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丁新国介绍,目前医院有18台透析机、4台血滤机。
“肾内科的发展已走上快车道。”丁新国介绍,2019年10月16日,肾内科独立分科。这几年,科室陆续选派年轻医生到国内外先进医院进修学习;在厦门肾脏病学会疑难病例讨论中,他们也获得优异成绩并广受好评。
丁新国表示,市海沧医院肾内科将争取发展至岛外先进水平,在全市乃至闽西南地区都建立良好的口碑。
丁新国:做守护患者的“肾斗士”
 |
市海沧医院肾内科主任丁新国。记者 唐光峰 摄 |
|
丁新国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1993年至2018年12月于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肾内科工作,2018年12月起在厦门市海沧医院工作。从事肾脏内科工作近30年,发表论文20余篇,拥有5项科研成果,一部著作。擅长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损伤、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痛风性肾病、急性和慢性肾衰竭等疾病诊治,熟练掌握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技术。门诊时间为周三全天。
晨报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夏华珍
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排毒器官。如果肾脏出了问题,身体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对正常工作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厦门市海沧医院肾内科主任丁新国,近30年如一日,守候在患者病床前,做人民健康的“肾斗士”。
家里的第一位医生
回想起从医的决定,丁新国说,再给她一次选择的机会,她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穿上白大褂、拿起听诊器。
丁新国是家族里走出来的第一位医生,从医是她读书时就有的梦想。“读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教师、医生是很神圣的两个职业,一个教书育人、一个救死扶伤。”成绩优异的丁新国高考成绩不错,报考院校时,最终决定填报医学院校。“觉得站在讲堂上面对那么多学生比较紧张,所以选择成为治病救人的医生。”就这样,她填报了河北承德医学院,就此拉开她从医的序幕。
丁新国至今还记得刚去学校报到第一天的场景。“当时是父亲送我去的,从老家到承德要一天多的车程。我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伤感。等到了学校安顿好,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又流下了眼泪。”从那时起,丁新国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待,做一名合格的医者。
一天最多看88个患者
由于成绩优异,丁新国获得了留校保研的机会。但丁新国选择了先就业,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并来到当时唐山市最好的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工作。
经过一番科室轮转,丁新国定科肾内科。“我看到一些年轻人因尿毒症去世,深受触动,想用自己的力量挽救他们的生命。”正逢肾内科较缺人,丁新国便成为肾内科医生,这一干就是27年。
丁新国回忆,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医院都还没有血液透析机,只有市区的大医院才有。为了让更多患者能看上病,丁新国主动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每天都如此,风雨无阻。“不少患者是从县城或外地找来的,路途遥远、很辛苦。所以,我尽量提前到医院,让他们可以看完病早点回家,不然晚一点回去他们就没车坐了。”因为这样的习惯,丁新国一天最多看过88个患者。
对患者负责到底
因为对患者高度负责,丁新国和许多患者成为朋友。
55岁的陈先生就医时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经检查,患者已出现肾衰情况,身体状况很不好。“陈先生属于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再进一步会发展成尿毒症。”丁新国表示,陈先生被送来的时候血压高压200多,随时可能发展成尿毒症,因此必须要控制血压。但是,陈先生正服用的降压药效果不好,须换一种新的降压药,而这种药有副作用,可能引起肾功能恶化甚至是心脏骤停。好在经过充分沟通后,患者表示理解并同意使用新的降压药。陈先生说:“丁医生,我早就听说了您对患者很负责,所以我完全信任您,请您大胆治疗,不要有顾虑。”丁新国让患者服用了新的降压药,患者的血压很快控制住了,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正是因为丁新国对患者负责到底的态度,让她在近30年的从医生涯中,没有出现过一次医患纠纷事故。
带领肾内科快速发展
2018年7月,市海沧医院血透室(属肾内科)重新组建,亟需人才。怀着对厦门美好憧憬的丁新国选择来到市海沧医院工作。从2018年成为市海沧医院肾内科负责人后,科室取得了明显的发展。“2018年,来我们医院做血透的患者(固定)有20多个,2019年增长到40个,2020年又成长到50多个。今年遇到疫情,患者量还反而增加了。”丁新国说。
患者刘先生家住岛内,但坚持选择在市海沧医院做血透。刘先生说:“我第一次到他们医院看病,就觉得他们的医护人员很负责,透析效果也好。”丁新国介绍,刘先生今年65岁,53岁发病,目前状况挺好的。“我们的透析机比较先进,透析效果好。患者舍近求远到我们这治疗,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丁新国介绍,目前医院有18台透析机、4台血滤机。
“肾内科的发展已走上快车道。”丁新国介绍,2019年10月16日,肾内科独立分科。这几年,科室陆续选派年轻医生到国内外先进医院进修学习;在厦门肾脏病学会疑难病例讨论中,他们也获得优异成绩并广受好评。
丁新国表示,市海沧医院肾内科将争取发展至岛外先进水平,在全市乃至闽西南地区都建立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