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民政局
培育扶持 引领社会组织快步走
2022-11-0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全省第一家社会组织党建服务中心开展读书活动。(本报记者黄晓珍 摄)

  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倾情服务、马上就办”窗口。(本报记者黄晓珍 摄)

  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厦门市立达信泉水基金会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实施“彩虹屋校舍美化”项目。

  本版文/本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周俊

  本版图/受访单位 提供(除署名外)

  社会组织是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是政府、企业、市场的桥梁纽带。目前全市登记备案社会组织7667个,覆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厦门市民政局引领全市各类社会组织聚焦中心工作,以优化社会组织领域营商环境为主线,始终聚焦党建引领、培育监管、作用发挥,在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坚持党建引领 引导有序发展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2016年,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依托市民政局成立,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四同步、五嵌入”工作法。同时,要求社会组织把党建工作融入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全过程。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全市登记备案社会组织7667个。按照“应建尽建”要求,厦门社会组织建立了900多个基层党组织,实现有党员的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两个100%。早在2018年,市民政局还建成全省第一家社会组织党建服务中心,举办活动近千场,累计接待31个省市1.2万人次参访人员。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今年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积极探索“近邻”党建新模式,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

  思明区禾祥西社区“和事佬”调解自治组织,每年化解家庭邻里纠纷400多起;海沧区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社区活跃团体提供备案咨询服务;同安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房东协会,在配合开展综治维稳、以房管人、安全教育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扎根社区、贴近群众的行业优势,围绕关爱特殊群体、回应群众关切、推进平安建设等重点任务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这不仅留住更多的专业人才,让他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献智出力,也打通党群关系和基层服务“最后一米”,构建守望互助的邻里关系。

  搭平台促就业 担责任行公益

  日前,厦门市大学生创业促进会联合集美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中化六建华南分公司举行产教融合交流会。55位创业青年与企业就“人才定向培养”“创业带动就业”等板块展开了深入交流,中化六建华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更是当场表示将为集美大学应届毕业生提供300个就业岗位。

  全市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服务企业、协助政府、凝聚合力的优势,助力“稳经济促发展保就业”。行业协会商会还发挥在政策制定、产业对接、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参谋作用,为政府建言献策,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为企业牵线搭桥,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除此之外,市民政局重视引导社会组织聚焦重大任务,聚力服务大局,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老区村帮扶、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社会救助、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与政府职能部门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互补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主力军。在全市登记备案的7667家社会组织中,全市注册慈善组织74家,汇聚慈善款物近30亿元,新冠肺炎防疫款物3亿元,全部用于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助学救灾。依法登记志愿服务组织66家,实名注册志愿者96.12万人。

  培育监管两手抓 净化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市民政局持续多年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全市共有246家(次)行业协会商会采取减免、降低、缓缴、取消等措施为企业减负约3600万元,惠及企业4756家;5家协会商会为行业争取政策扶持资金和政府补贴1000余万元。

  一手抓培育扶持,为社会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市民政局打造“倾情服务、马上就办”窗口名片,31项依申请事项进驻窗口办理,行政许可办理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的3.8%,全部事项“即来即办”,全部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能力,48家社会组织获评5A等级、127家社会组织获评4A等级。

  另一手抓监督管理,营造优质发展环境。市民政局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健全信用惩戒机制,开展清理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清理整顿“僵尸型”社会组织等专项行动,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风险,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社会组织领域风险得到及时防范和化解,社会组织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市社会组织按时年报,接受社会监督。近年来,累计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322家,撤销登记55家,列入活动异常名录231家,取缔、劝散非法社会组织51家,社会组织生态环境显著净化。

  【亮眼 成绩】

  打造党建引擎

  ●社会组织党建“四字工作法”入选福建省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深化典型示范作用。建成全省第一家社会组织党建服务中心。

  ●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被中共厦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党组织。

  聚焦重大任务

  ●2018年至2020年三年,全市85家社会组织参与对接帮扶,投入帮扶资金超2100万元,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和推广,2家社会组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积极响应“阳光1+1牵手行动”,全市社会组织与113个老区村完成结对,促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创新基层治理

  ●社会组织发挥产业信息汇集、行业资源聚集、专业人才密集等优势,慰问帮扶困境儿童、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超15000人次,参与“圆梦助学”项目,帮扶金额达600万元。

  ●我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受到省民政厅通报表扬,2020年《厦门完善“135”监管机制 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一文在人民网上刊登,广泛宣传我市社会组织监管经验。

  【精彩 点击】

  社会组织成吸纳就业

  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按照“全力保障基本民生”“优先保就业”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组织领域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组成的社会组织,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依托厦门市大学生创业促进会筹划“异地商会支持家乡学子留厦就业创业活动月”活动,构建“2+1”模式,动员厦门异地商会链接各方资源,助力在厦家乡学子,留在厦门就业、创业。

  市民政局积极引导市区社会组织增加专职就业岗位。今年初,在“厦门社会组织”微信公众号上开辟社会组织招聘信息专栏,收集、发布、对接社会组织特别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服务岗位信息,为社会组织就业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截至8月底,厦门市船政文化交流协会等社会组织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招聘岗位86个,设立就业见习岗位79个。

  【人物 声音】

  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一级调研员李维娜:

  促进和激励社会组织

  更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社会组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福祉改善、繁荣公益慈善事业、参与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优化社会组织领域营商环境,市民政局也推出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全市社会组织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全市登记备案社会组织7667家,是2012年的2.3倍。十年来,通过民政这个窗口,不断向社会辐射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厦门城市建设和民政工作实际,全市社会组织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中“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等具体部署和要求,继续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群众功能,立足动员社会力量、链接各方资源、提供专业服务,推动和激励社会组织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