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革命老区、一座英雄之城,同安多措并举推行军民双拥共建。图为同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送喜报活动。(资料图)
银城遍开双拥花,军民同酿鱼水情。
一方热土,延续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一腔热血,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温暖氛围。同安区大力倡导推行军民双拥共建,发挥双拥工作在增进军政军民团结、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平台作用,今年再次荣膺省级双拥模范城(区),成功实现“五连冠”。
告慰烈士英魂,千里寻亲、修缮墓地,传承红色基因;面向英烈后人,用心用情、出招出力,营造关爱氛围;守护军队官兵,军地协同、司法拥军,增进军民团结;深入部队营区,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引领绿色生活……近年来,一系列双拥共建举措,全方位助力开创富美银城发展格局。
摸排修缮
传承红色基因
“梦寻英魂六十载,烈士后代贴心人”——同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墙上,挂着一面烈士亲属送来的锦旗。
1956年,王启照烈士牺牲于同安石浔乡。65年后,后辈们终于找到了他的安葬地,将遗骸迁回祖籍地——浙江省天台县,并安葬于该县烈士陵园中。
“叔叔魂归故里,全家人的心愿也了却了。”王启照烈士侄女王爱珍说,半个多世纪的寻觅画上了圆满句号。一直以来,同安区积极开展“为烈士寻亲”工作,共核验10条重要烈士相关信息,确认4名病故军人,为2座零散烈士墓和3名在册烈士找到亲属。
同时,同安区陆续完成辖区烈士纪念设施的摸排、修缮、迁移和提升、管养等工作。通过查找资料、寻访老人、实地调研等方式,摸排全区17座零散烈士墓,按照“一处一表、一村一档、一镇(街)一册、一区一台账”的要求,形成《同安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状况表》,并迅速整改落实。
“红色资源承载着一个个闪光的历史记忆,是重温党的辉煌历程、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同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完善红色资源长效管理机制,收集好、整理好、宣传好英烈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纪念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如今,以烈士纪念设施为主要载体,加强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编撰、研究,葫芦山烈士陵园设立“同安革命烈士事迹馆”。作为同安区首批区级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和该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累计接待130个单位1万多人次参观学习,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宣传教育作用。
▲同安区开展为重点优抚等对象免费体检活动。
▲工作人员为王启照烈士送上花篮。(杨心亮 摄)
小小卡片
温暖英烈后代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以前牺牲的烈士们。”英烈李大华的孙子李跃钦说,他们兄弟姐妹三人都收到了“英烈后代关爱卡”,感到心里暖融融的。
就医走绿色通道,乘坐公交可免费,旅游景区免门票,教育就学有照顾倾斜……七大方面十项举措的关心关爱,凝聚在一张小小的卡片上。“红色同安历来就有崇敬英雄烈士、关爱英烈后代的优良传统。”同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1年首创“英烈后代关爱卡”起,已发放到76名英烈后代(直系家属)手中。
作为一个革命老区、一座英雄之城,同安感念烈士英魂、呵护英烈后代。去年6月以来,同安区持续开展“我为英烈后代办实事”实践活动,协调相关单位形成合力,创新推出“特制爱心包”并持续探索完善长效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将实事办到英烈后代心坎上。
扩大关爱对象覆盖面,制定关心关爱英烈后代(直系家属)方案,将关爱对象由烈属扩大到烈士后代(第三代);建立健全帮扶机制,按属地管理和就近帮扶原则,建立村(居)干部和志愿者联系帮扶关爱英烈后代制度,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规范抚恤补助资金发放,建立起“退役军人事务局部门核定对象、标准,财政部门核拨资金,金融机构代发到人”的规程……通过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有广度的行动,在全区上下营造真心真情帮助帮扶的良好氛围。
叙家常、问冷暖、忆先烈,同安区的关爱兼顾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时时走访慰问,常常送医上门,有效提高重点优抚对象和英烈后代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让红色精神传遍银城大地。
创新服务 建军地协同司法服务中心
7月22日,同安区人民法院揭牌成立军地协同司法服务中心,为驻地部队和广大官兵送上一份特殊礼物——用司法服务,守护最可爱的人。
作为全市首个军地协同司法服务中心,下设涉军维权合议庭、涉军维权执行团队和军嫂法官调解室,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此外,同安区人民法院与驻地军队签订《共建军地协同司法服务保障机制合作协议》,就具体深化机制建设达成一致意见。
“诉内,做好维权工作,切实解决军人后顾之忧;诉外,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助力提高官兵的法治意识和水平。”同安区人民法院院长陈穆峰表示,将用心更用法解决涉及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权益的纠纷案件。目前,该院创新探索三级法制辅导员制度,直接选派资深法官和法官助理分别担任部队的旅、营、连三级法制辅导员,涉及部队建设、重大涉军案件,部队可直接联系对应旅、营两级的法制辅导员,涉及官兵和家属的法律纠纷,可由官兵直接联系对应连级的法制辅导员。
早在2007年初,同安区人民法院就设立“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协调指导小组”和涉军案件合议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妥善审理涉及军人军属及部队案件,依法维护军人、军属和部队的合法权益。此外,推动“送法进军营”常态化,积极开展法律咨询进军营、法律培训进军营等活动,注重法治宣传,通过以案释法,增强官兵依法办事意识和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进一步完善涉军维权工作机制,增进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同安区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同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司法拥军工作将站上新起点,迈向新高度,书写新篇章。
同安区老兵宣讲团(退役军人国防教育宣讲团)成立。
军地联手 打造垃圾分类新典范
垃圾分类有序,污水处理到位,水质检测合格……清洁优美的环境风貌,如春风般吹入同安驻地部队。同安区坚持把支持部队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把为部队排忧解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工作。
为提升部队官兵生活质量,丰富新时代双拥工作新内涵,同安区投资2700万元为驻地部队建设污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泵站,将部队生活污水直接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投入60万元创新开展部队营区垃圾分类工作,大大改善部队生活环境。
过去,部队营区收集转运分类垃圾是个难题。同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因保密需要,安装GPS和无死角全程视频功能的垃圾车辆无法进入部分营区。2019年以来,部队营区垃圾分类工作组与区环卫处多次对接,最终敲定解决方案——垃圾转运车加装覆盖盒,进入营区时覆盖视屏监控器,并由部队官兵跟车转运。
“环保绿”叠加“军营绿”,营区生活愈加清新。《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厦门市垃圾分类宣导手册》及垃圾分类画报等宣传材料送入部队,座谈交流、对策制定、激发热情,逐步形成垃圾分类工作共识。此外,通过面对面授课,专业老师从垃圾分类工作行业动态、工作实践、分类指南、分类要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讲解,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培养一批垃圾分类工作业务骨干。2020年起,同安区在所有驻区部队推广垃圾分类工作,提升文明建设水平,军地联手打造全区垃圾分类新典范。
同安区近年来持续加大支持驻区部队全面建设力度,在战备训练、生活设施、信息化建设和环境整治等方面提供支持,进一步改善官兵生产生活条件,打下坚实的部队备战训练基础。
【点击】
创立
老兵宣讲团
以“老兵”身份、视角,讲好优秀退役军人故事。7月15日,同安区遴选首批8名优秀退役人员组成区级老兵宣讲团(退役军人国防教育宣讲团),进一步加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引领,充分展示退役军人先进典型风采。
同安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兵宣讲团后续将不断扩充成员,做好宣讲团成员培训。下一步,将结合“最美退役军人”和“最美拥军人物”学习宣传活动,开展进校园、进军营、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的“六进”活动。
送喜报贺军功
2021年以来,同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区人武部广泛开展送喜报活动,走访镇(街)送达三等功喜报28份,送达优秀士兵嘉奖42份。
“一人立功,全家光荣”,通过宣读喜报、佩戴绶带、送交喜报等环节,营造“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热爱部队、敬重英雄”的浓厚氛围。
本版文/见习记者 林健华
本报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杨毅炜
本版图/ 同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提供(除署名外)
责任编辑:陈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