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真身的卢舍那大佛(中新网 供图)
据中新网报道 近日,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经过数月“手术”后真容再现。据悉,此次工程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周边搭建了6900平方米的脚手架,高达数十米。不久前,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完成竣工,工程脚手架开始有序拆除。
公元675年,卢舍那大佛落成。1300多年来,大佛俯瞰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历经风云变幻,一直带着祥和的微笑,展现着大唐的恢宏气象。这座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的大佛,面部丰满圆润,双眉弯如新月,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据史料记载,卢舍那大佛是以武则天为原型建造的。
以卢舍那大佛为主佛的奉先寺,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段,为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堪称龙门石窟的名片,代表了我国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2021年12月,俯瞰了众生1300多年的大佛,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帷幔”。就在这个月的7日,国家文物局官网发布了《“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规划中五次提到龙门石窟。《“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发布的同时,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这不是龙门石窟第一次“看病”,也不是卢舍那大佛第一次“治疗”。
唐代工匠就已在龙门石窟奉先寺上方开挖“人”字形排水沟,防止渗漏水侵蚀大佛。龙门石窟中留有宋代题记多则,在大佛佛座位置,刻有“东八作司胡副使一十人修佛记”,明确记录了当时修复大佛的十个人的名字和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龙门石窟的保护进一步加强。1971年至1974年,国家文物局实施龙门石窟奉先寺抢险加固工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对龙门石窟进行维修加固。经过这一阶段的加固,有效防止了石窟围岩和造像的倒塌崩落,奉先寺群雕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2021年开始的保护修复工程,是卢舍那大佛自20世纪70年代后,半个世纪来首次进行的大型保护工程。经勘察,奉先寺存在危岩体及渗漏水等病害现象。此次保护工程对大佛顶部及两侧的危岩体进行修复,不涉及卢舍那大佛本体。施工现场使用了4万米钢管和8千平方米防护网,为卢舍那大佛整个披上了绿色的纱衣。
【名片】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大卢舍那像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据史料记载,卢舍那大佛是以武则天为原型建造的。
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责任编辑:陈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