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更洁净 出行更舒心
“五大专项整治行动记者走现场看成效”活动持续开展,本报记者跟随公共设施专项整治组进行走访
2022-08-04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改造后】

  ▲莲前西路卧龙晓城BRT桥下人行道拓宽,行人通行更顺畅。

  【改造前】

  ▲莲前西路卧龙晓城BRT桥下人行道成为一处“堵点”。(市市政工程中心 供图)

  文/本报记者 吴海奎

  图/本报记者 许秋珩 摄(除署名外)

  原本狭小拥挤的人行道,经过精细“净化”后,变得更加宽敞,通行更加顺畅;破损的沥青路面经过修复后,性能更加优越,机动车行驶更加舒适安全……

  公共设施专项整治行动是我市文明创建五大专项整治行动之一。自今年5月以来,市市政园林局认真做好公共设施专项整治行动牵头工作,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区的共同参与下,集中力量对各种市政、交通、公安、消防、电力通信等设施设备的破损缺失,小区内的建筑物外立面、路灯、路面破损等问题进行治理,力求实现路平、灯亮、水通、气畅、公共设施功能完好安全、社区(小区)配套设施完善等目标。

  近日,本报记者跟随公共设施专项整治组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城市主、次干道,实地感受公共设施整治带来的成效。

  记者直击1

  地点:城市主干道——莲前西路

  “堵点”被打通 通行更顺畅

  7月26日下午4点多,我市主干道之一的莲前西路逐渐进入交通晚高峰。在莲前西路卧龙晓城BRT桥下,往来的行人、自行车、电动车络绎不绝。

  “以前这段路窄得很,遇到对面驶来电动车,根本没办法交会,大家都堵得慌。”市民鲁前福正用婴儿车推着孙女经过莲前西路,“现在拓宽以后,好走多了。”

  厦门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城市道路日常维修服务项目经理陈圳伟介绍说,按照市市政园林局、市市政工程中心关于文明创建工作的部署,项目部对25条市管主干道进行梳理,共梳理出11处非机动车道拥堵点,莲前西路往会展方向卧龙晓城BRT桥下人行道就是其中之一。

  “整治前,这条人行道仅有1米宽,我们和绿化部门商量后,将左侧连续绿化带取消,人行道拓宽了1.25米;右侧拆除花坛,人行道拓宽了0.5米,总共拓宽人行道1.75米。”陈圳伟说,“考虑到人行道边有物业小区停车场,车辆停靠存在安全隐患,我们还增设了一排安全护栏,消除安全隐患。”

  顺着陈圳伟手指的地方,记者看到,人行道左右两边都有明显新铺设的透水砖,路面明显比原来宽多了,行人、自行车、电动车有序通过。

  据介绍,目前,包括仙岳路、厦禾路、白鹭洲路在内的25条主干道的11处“堵点”整治已基本完成,人行道坡道口也基本实现“零高差”,让连续骑行更加舒适。此外,厦门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沥青子公司还通过技术研发改良沥青,对11处路面病害严重的公交车站点进行改造,提升沥青路面性能。

  针对人行道铺装缺损、道路井盖松动异响、沥青推移起包等动态性问题,道路管养单位进一步积极落实快修快补机制,加强巡查,充分发挥“市政助手”信息管理平台作用,提高整改效率。

  记者直击2

  地点:城市次干道——泗水道

  设施“挪个窝” 道路更清爽

  位于五缘湾片区的泗水道,总长约1.3千米,是湖里区市政园林局管辖的一条城市次干道。

  7月26日下午5点多,记者在泗水道看到,不少年轻的上班族走出附近写字楼,走在路上。“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走这条路,一路上挺干净整洁的,路面不会坑坑洼洼,由于人行道是透水砖铺的,遇到下雨天,也不会产生明显的积水。”市民陈浩说。

  湖里建发城建市政绿化运营中心金山管理站站长张煜民指着绿化带上的消防栓说,这些消防栓原本安装在人行道上,显得十分突兀,也对行人通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管养单位在湖里区市政园林中心的指导下,将消防栓迁移到绿化带上,同时,对井盖、消防栓进行彩绘,将文明城市、绿色低碳生活等宣传内容以彩绘方式融入公共设施中,为其换上亮丽的“新衣”,以创新且有文明倡导意义的方式,为创建文明城市添彩,在提醒市民朋友注意脚下安全的同时,进一步丰富道路景观、提升城市内涵、拉近与大众的距离。

  “此次我们在泗水道上共迁改人行道消防栓11个,彩绘圆形、方形井盖85处,彩绘消防栓16个。”张煜民说。

  据介绍,按照公共设施专项整治行动,湖里区及时对道路做“减法”,拆除冗余障碍石、废弃电线杆,合理迁移消防栓等“城市家具”,并对道路进行路口调整、降坡处理等提升改造,更换破损地砖,提升道路整体形象,增加市民步行空间。

  ▲泗水道管养单位将消防栓迁移到绿化带上,还路于民,并对其进行彩绘。

  【市民声音】

  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

  划出自行车专用道

  家住五缘湾的市民林淑梅:厦门的城市道路无论是建设还是管理,总体做得都比较好,我在厦门生活了十多年,很少遇到坑坑洼洼的市政道路。但是,近年来,路上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多了起来。厦门的不少道路都没有区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我建议相关部门在有条件的路段,划出自行车专用道,专供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通行,这样人车分离,各行其道,大家走路、骑车都更放心。

  【记者手记】

  为绿色出行创造更优环境

  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城市公共交通日益完善,在厦门,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绿色出行,比如骑着共享单车去坐地铁、坐公交,或者步行上下班、外出购物等。

  相比于宽阔的机动车道,人行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道占用空间资源比较少,看似微不足道,却事关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切身利益。

  公共设施管理相关部门坚持文明创建为民靠民惠民理念,把提升慢行系统品质,打通人行道“堵点”作为工作重点,值得点赞。

  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道路,尤其是城市次干道、背街小巷的人行道问题依然存在,与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仍有差距,比如,铺装缺损没得到及时修复,通行空间被绿化带或其他设施占用,坡道口仍存在明显高差、顺接不平等。

  公共设施管理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面子里子一起抓,努力“删繁就简”,挖掘空间潜力,多一些“微整治”,弥补一些道路非机动车道先天的设计缺陷,为市民绿色出行创造更舒适更安全的环境,让绿色低碳成为城市更靓丽的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陈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