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我市医疗卫生工作取得多项新突破,不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开启健康厦门建设新征程
市委宣传部“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专场昨举行
2022-08-06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本报记者 陈莼

  昨日,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专场举行,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一级巡视员姚冠华,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市公立医院发展管理中心主任林进春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卫生健康事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扩增医疗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两大主题,以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为目标,全面实施“健康厦门”战略,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

  81.1岁

  十年来,我市实施了健康厦门行动计划,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连续十年保持在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前列,健康厦门2022年主要目标提前实现,多项卫生健康指标持续向好,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2021年我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1.1岁,比2012年增加2.12岁。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50‰、2.92‰,妇幼卫生指标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已建成床位25642张,千人均建成床位4.97张。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7.69人,千人均执业(助理)医师3.19人,千人均注册护士3.37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开启了健康厦门建设新征程、全民健康新时代。

  今年岛外将新增

  2800余张床位

  我市按照“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实施了卫生健康事业“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行动计划,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目前,现代化的五缘湾医疗园区基本成形;岛外各新城均有高水平配套医院。先后建成投用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弘爱医院、厦大附属翔安医院等一批高水平三级医院,推进川大华西厦门医院、环东海域医院、马銮湾医院等一批岛外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2022年将新增岛外床位2800余张,进一步促进岛内外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十年来,我市首创“市校合作,高位嫁接”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快速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打造区域医疗高地的新路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了实践蓝本。目前我市已有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复旦儿科厦门医院、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项目(数量居全省之首)。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将于年底正式开业。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为委省共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厦大附属第一医院连续四年跻身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百强榜。全市开设了43个名医工作室,使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国内顶级医学专家的诊疗服务,“大病不出市”进一步成为现实。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达32.9%

  十年来,我市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加快疾控体系改革,加强疾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市、区疾控中心人员增编,核增增量绩效,实现优绩优酬。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短板。打造重大活动医疗救治应急指挥平台,组建海陆空立体紧急救援网络,近年救援人次位居全国前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市全面严格落实防控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有效遏制境外输入病例关联本土疫情,打赢了“9·12”本土新冠疫情歼灭战,顺利应对外省市漫入我市疫情处置工作。全市已累计接种1295万剂次新冠病毒疫苗,超额完成未成年人预期接种计划,18岁以上人群接种覆盖率达97.83%,为加快构建群体免疫屏障奠定坚实基础。当前,我市正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打造集中高效统一的最强公共卫生健康“大脑”,完善群防群控防疫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最安全的城市”。

  同时,我市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快速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成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城市,是全省唯一实现省级以上慢病示范区全覆盖的设区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2.9%,十年间翻了一番,高出国家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

  2021年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

  超1800万

  十年来,厦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显著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流程,缩减7个门诊就诊环节,候诊时间缩短三分之二。为95%居民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及区域共享。首创“三师共管”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推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下沉基层,疑难病、重症病早发现上转大医院。2021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超过1800万,比2012年增长96.3%,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

  同时,我市努力构建生育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会,16家综合性医院都设置了老年医学科,建立38家医养结合机构。大力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位达2.8个,母婴设施建设数量居全省首位。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陈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