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老手艺 文物医院让片羽重辉
110年历史的国家博物馆 首次向公众全面展示文保成果
2022-08-14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迎来建馆110周年。“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8月10日在国博开幕,这是国博首次向公众举办全面展示文保成果的展览。文物保护是国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院(以下简称文保院)负责馆藏140余万件文物的保护修复,延续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

  展览系统梳理了国博一百余年来在文物保护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展示了文保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特点与突出成就。

  国博文物数量庞大,类型多样。文物保护任务复杂而艰巨。这次,“文物医生”们的工作成果全面展现在了公众面前。

  ▲王博修复罗汉拓片。(资料图/据新京报)

  【特写】

  特制蝉翼薄纸

  修补清代拓片

  作为国博书画文献修复研究所的文物修复师,王博已在工作台前坐了三个多月,面前这幅清代罗汉拓片只修了大半部分。

  罗汉拓片来自西藏,由外单位委托修复。王博刚接手时,拓片上密密麻麻布满裂纹,黑色的纸面裸露出大量暗黄的底色。

  “这张拓片装裱时直接贴在了布上,布与纸的韧性是不一样的,长年累月,布就把纸撑破了。”王博说,书画装裱很有学问,比较讲究的方式会在书画背后用三层纸层层贴合,防止书画破损。

  他找到厂家专门定制六级棉连纸,这种纸薄如蝉翼,通常被用来做甲骨、青铜铭文的拓片。反复挑选、调试墨色后,他调出满意的颜色,可以与罗汉拓片经过数百年折旧的颜色以假乱真,把六级棉连纸拓黑。

  修复时,王博用镊子挑出针眼大小的六级棉连纸片,一片片修补拓片的缺失。最难的是右下角的文字,缺失情况严重,他要将每个文字四周一点点补齐。就像阳文篆刻需要剔除四周,文字自然凸显,王博要把四周贴齐,文字才能恢复原状,这考验着他的细致和耐心。

 

  修复前的唐代鎏金青铜天王像影像

  修复后的唐代鎏金青铜天王像

  【案例】

  30台仪器

  给青铜器“体检”

  青铜器修复是文保院强项,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全国的青铜器被送进国博文保院,请求协助修复。

  正式修复之前,青铜器要先经过体检环节。藏品检测与分析研究所里有30多台设备,专为各类文物做体检。综合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对文物全面检测以后,会形成一份健康报告,根据报告制定修复方案,专家评审通过,才开始正式修复。这是国博文保院文物修复的标准流程。

  如在开展馆藏青铜偶方彝综合保护研究时,文保人员利用X射线成像、红外热波成像、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便携式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分析、拉曼光谱分析及三维视频显微镜等方法,揭示了青铜偶方彝的历史修复状况,分析了修补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分布位置,判断了锈蚀种类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为青铜偶方彝的保护修复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3D打印后做旧的西汉错金银云纹犀尊

  3D打印犀尊树脂模型

  3D打印

  做旧仿制器物

  数字化也给文物带来了新活力。“智慧国博”建设启动以来,国博开展了文物三维数字化项目,利用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设备、精准的纹理映射算法,全方位留存了文物的三维数据。修复师将现代科学技术3D打印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仿制了西汉错金银云纹犀尊、商代妇好墓青铜觚等青铜器,拓宽了文物复制的途径和方法。

  透光摄影

  发现书画文物变化

  中国书画装裱、修复和临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手工技艺。国家博物馆在传承中融合南北装裱所长,抢救修复了馆内外大批珍贵书画文物。文保人员将传统修复技术与现代科学检测深度结合用于文物的科学保护和修复。

  以对郎世宁《松鹤回春图轴》的科学分析为例,文保院工作人员使用透光摄影技术,发现画心局部折裂位置形成了穿透性病害,以及历次修复痕迹和贴条位置,又通过大幅面X射线荧光扫描成像揭示了重彩画中各种矿物颜料的分布情况,为文物修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指导。

  【点击】

  国家博物馆

  文物保护院

  负责140万件

  文物保护修复

  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院下设环境监测研究所、藏品检测与分析研究所、器物修复研究所、金属器物修复研究所、书画文献修复研究所、油画修复研究所6个研究所,基本涵盖文物保护、修复的主要领域,负责馆藏140余万件文物的保护修复。

  “片羽重辉”展览展示的二维面探测器X射线衍射仪器。

  1912年

  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设立,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筹建并直接管理的国家博物馆。建馆伊始,就将守护文物作为使命。

  1950年

  国立革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筹备处成立不久,即组建革命文物复制机构,开创了革命文物复制先河。

  1952年

  北京历史博物馆建立文物修整室,奠定了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基础。

  1960年代

  自然科学开始应用于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文物保护实验室成立,后来组建文物科技保护部。

  2018年

  国家博物馆在原文物科技保护部与艺术品鉴定中心科技检测室的基础上组建文保院。

  本组文/

  综合科技日报、新京报报道

  本组图/

  除署名外据中新网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连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