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剧场语汇交融 观众收获满满惊喜
2022-08-28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南音《文姬归汉》震撼上演,探索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的当代表达,赋予传统南音新活力

  ●该剧是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项目资助、2022年度福建舞台精品工程剧目、2022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文姬归汉》演出现场。

  ▲《文姬归汉》恢复不少逐渐被边缘化的南音打击乐。

  古琴的音色与南音的唱腔相得益彰。

  文/本报记者 许舒昕 陈冬

  通讯员 张晓岚

  图/厦门市南乐团 提供

  继8月8日首演之后,8月23日、24日,获得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项目资助的南音《文姬归汉》在刚揭牌的闽南戏曲中心再度献演两场。走出剧场的观众,收获了满满的惊喜,并通过各种方式给予赞美。该剧亦是2022年度福建舞台精品工程剧目、2022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文姬归汉》在保留南音传统乐器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各种艺术载体跨界融合,不仅加入了古琴、古筝、编钟、埙、鼓等中国传统乐器,还另辟蹊径把西洋弦乐纳入配器,它们的结合,是守正创新,如此中西剧场语汇的交融,赋予了传统文化一种新的传承形式。同时,《文姬归汉》也在积极探索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的当代表达,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注入时代新活力,力求打造中国气派的新国潮。

  传统

  民乐配器

  让音乐更具层次感

  南音《文姬归汉》的文学台本由已故著名剧作家王仁杰原著、张文辉缩编,著名导演韩剑英执导。故事讲述了东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因战乱被掳匈奴12年,为左贤王妃,并生下二子。但她始终心系中原,思念故国,写下了长达1297字的叙事诗《胡笳十八拍》。汉丞相曹操被蔡文姬的诗文所感动,派遣使者赴匈奴重金赎回,最终蔡文姬忍痛告别孩子,回到中原。

  《文姬归汉》全剧由三个乐章构成,即《战乱被掳》《胡地思乡》和《别子归汉》,主要以三种音乐贯穿始终,分别为传统南音、古琴曲《胡笳十八拍》以及带有蒙古风情的音乐旋律。

  剧中的歌词大多化用《胡笳十八拍》的经典诗句,再结合南音曲来进行演唱。每个乐章的开头皆由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引入。古琴哀怨凄婉的音色,与南音略带悲戚的唱腔相得益彰,将蔡文姬心中的流离之苦、思乡之哀、别子之痛抒发得淋漓尽致。

  厦门市南乐团乐队队长王进鑫告诉记者,历史上,蔡文姬有“千古第一琴女”的美名,她有一把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在《胡地思乡》篇章,看到自己从汉地带来的古琴,勾起了蔡文姬的思乡之情,当她再次拨弄琴弦,却只听得“啪”一声,琴弦绷断。为了达到仿真效果,王进鑫说,“此处撼动人心的琴弦断裂声,不是音效,而是古琴的现场演奏。”除古琴外,编钟、埙、古筝、北琵、中阮等传统民乐也加入了《文姬归汉》的配器,使整个剧目的音乐更显层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别子归汉》开场,当曹操登台亮相时,舞台上随即推出10面大鼓,气势磅礴的阵阵鼓声衬托出了“一代枭雄”曹操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听得热血沸腾。

  恢复

  南音打击乐

  并加入西洋弦乐

  《文姬归汉》恢复了不少逐渐被边缘化的南音打击乐。在《战乱被掳》开头,蔡文姬被掳到匈奴后,一群胡地孩童手持南音打击乐“酒盏”出现,在舞台上欢快地蹦跳。王进鑫说,匈奴人性格豪爽,喜好大口喝酒、大块吃肉,“酒盏”恰好能体现匈奴汉子威武勇猛的气势,模拟演绎胡人拿着酒杯在草原上唱歌跳舞的场景。

  此外,在《胡地思乡》中,讲述了蔡文姬教二子诵六经的故事,南音另一打击乐“四宝”清脆响亮的声音在观众耳畔响起。据介绍,“四宝”由四片竹片制成,在剧中胡地孩童手持“四宝”,指代古时用竹木简做成的书籍,“四宝”的声音则用来模拟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而此处与“四宝”互为映衬的,还有南音打击乐“云锣”。“云锣”音色柔和,用来表现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场面,“云锣”的加入也让此时的旋律听起来更显俏皮活泼。除了恢复使用过去较少出现的南音打击乐,《文姬归汉》中还加入了提前制作好的“雁鸣声”音效,用来表现蔡文姬对家乡的思念。

  在正统的南音乐器主奏下,另一边西洋弦乐也悄然出场。这种“洋为中用”的创新搭配,在南音表演上还是鲜有的。王进鑫说,《文姬归汉》一共用了4把中提琴、2把大提琴和1把低音提琴。3种不同音域的提琴,能最大程度地展现中原与胡地两者不同的地域风貌,留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

  坚守

  传统文化

  融入时代审美

  南音作为中国古乐的当代遗存,有着漫长的发展史,文化底蕴深厚,曾打动过无数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南音一度被年轻人贴上了复古守旧的历史标签。究其根源就在于当代年轻人不能接受其刻板、无趣,没有现代元素的表达方式。《文姬归汉》在坚守传统文化、艺术本体的前提下,融入了时代审美和价值,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固有认识。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剧,一个多小时的演出,孩子们安静地欣赏,这说明传统文化并非曲高和寡。作为南音乐迷的市民李女士感触颇深,“最大的变化就是观众年轻化了。”

  饰演蔡文姬的厦门市南乐团团长、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杨雪莉说,老祖宗留下的经典,不能去随意改变。所谓的创新,其实是如何让经典的东西创新地演绎好。此外,人才培养对剧种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特别是排演大剧目时,更是对一个演出团体人才实力的考验。这场视听盛宴,正是得益于乐团老中青人才梯队的整体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连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