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杰教授入选中国胸外科专家50强
位列第39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综合实力实至名归
2022-09-07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声音】

  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胸外科专家,再到领导岗位,一路走来,我一直从事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如今退休了,依托医院平台,我继续坚守医者初心,发挥自身专长,为患者解除病痛,实现自身价值,人生倍感充实。能为健康事业奋斗终生,是我最大的幸运。

  姜杰教授为胸外科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得到业界高度认可。图为2016年姜杰教授获评“中国医师奖”。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雯

  近日,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官微发布“2021中国胸外科专家50强”榜单,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杰教授榜上有名,位列第39名。此次榜单由eNet研究院、德本咨询、颐丰卓朗联调联合评选,排名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及权威性。

  姜杰教授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入选全国50强,既是对其个人专业实力的认可,也彰显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的学术影响力,“医院领导班子大力支持胸外科发展。胸外科依托第一医院强有力的平台支撑,携手兄弟科室快速发展,得到业界认可与百姓信赖。”

  技术领先,填补区域空白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历史悠久,是厦门市最早成立的专业胸外科,1998年被评为厦门市重点专科,2018年3月授牌成为福建省胸外科专业重点学科。同时,科室还是厦门大学医学院肺癌研究所、厦门市胸部疾病重点实验室、厦门市胸外科质控中心、厦门市“三师共管”慢病防治中心肺癌防治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手汗症专家组手汗症诊疗基地,多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近10年来,在姜杰教授带领下,胸外科发展步入快车道,手术的质和量均快速增长,成为闽西南疑难重症胸部疾病诊疗中心,率先开展多项技术,填补区域空白。

  2013年7月,在姜杰教授带领下,胸外科完成福建省首例3D胸腔镜下的肺癌根治术。姜杰教授曾两次登上国际学术舞台,在国际腔镜手术大会上分享3D胸腔镜应用实践经验,相关研究成果还获得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第一医院胸外科,3D胸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管、肺、纵隔等疾病的治疗。

  2016年11月,姜杰教授率领胸外科团队在闽西南率先开展双肺移植手术,这也是福建首例无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双肺移植手术。

  2017年,第一医院胸外科率先在闽西南开展肺小结节、肺癌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更规范、更精准、全流程的管理,让患者获得个体化、多学科、全方位的高质高效诊疗服务。该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已成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DT知名品牌。

  2019年6月,姜杰教授团队在闽西南开展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肺癌切除术,又一次填补闽西南地区技术空白。

  实践创新,引领行业规范

  作为全国首个制定标准化术语并付诸临床实践的专科,第一医院胸外科率先完成了胸外科结构化标准化专科电子病历建设,不仅大幅度提高了一线医生的工作效率,更使临床数据最大限度地用于科研。姜杰教授主编的《胸外科电子病历管理》纳入全国培训教材体系,广受业界好评。

  围绕肺小结节良恶性诊断、肺癌早诊早治等热点问题,姜杰教授牵头多学科团队积极开展肺小结节交互印证式诊断,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多学科互相交织、互相印证,更准确地判断肺小结节的良恶性,在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姜杰教授主编的《肺结节交互印证式诊断100例分析》,通过理论介绍、病史简述、影像学评估、术中观察、病理分析等,找出肺小结节影像学改变、大体肉眼观、镜下细胞学改变的内在联系,并探索肺癌发病机制,为进一步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打下基础。

  科室扩建,医教研齐头并进

  2020年12月,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胸外科增加一层病房楼,分为胸外一科和胸外二科,床位数翻番,达到100多张,胸外科发展更上一层楼。姜杰介绍,2021年,胸外科手术量超过2000例,较2020年几近翻倍,其中微创手术率占比超95%。

  在医疗飞速发展的同时,胸外科科研、教学也收获颇丰。近年来科室发表各类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5部,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30余项。2020年发表的SCI文章《A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araneoplastic autoimmune disorders》入选《2020年度中国胸心血管外科领域高价值论文TOP100》。今年截至8月份,科室已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十几篇文章,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13.75分。2021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位列全国胸外科第59名,位居福建省第二;在首次发布的5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ASTEM)中排名64位,同样位居福建省第二。

  在姜杰教授带领下,胸外科打造了一支包括学科带头人于修义、耿国军两位科主任在内的优秀专业团队。目前,姜杰教授带教10名博士、13名硕士,继续为培养高端医疗人才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陈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