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改变容颜 不改教育初心
五位一线教师讲述讲台上的坚守和梦想
2022-09-0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今天市教育局和厦门日报联合推出教师节特别策划,我们选了五位一线老师,通过照片和问答,看看老师不变的教育初心。

  张春燕

  遇到“差学生”

  试着读懂他

  张春燕年轻时

  张春燕近照

  大同小学

  语文老师

  教龄34年

  问:还记得第一天上课的情形吗?

  1985年,我17岁,因为农村中学急需老师,师范毕业的我成了一名初一年老师,班上最大的男生比我小1岁。

  第一天上课,我刚要进课堂,小女生们拽了我的手就往外拉。“还有好一会儿才上课呢,我们去捉一会儿迷藏吧!”我想想也对,还要等十多分钟,还是去玩会儿吧。

  那所学校,依山而建,我们就在灌木丛中玩开了。可是我躲了好久,也没见学生来找我,正纳闷着,突然一个激灵:“不会是听不到铃声吧?”当时,上课铃是要手敲的。当我直起身时,冷汗直冒:周边一个人影都没有。

  我立马冲下坡,看到校长立在教室门前,他先说了一通话,大约是,你现在是老师了,就要有老师的样子,然后笑眯眯地说:“没事,知道了就好。”

  这就是我的第一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校长对年轻人的宽容爱护,对年轻人的循循善诱,一直温暖并影响着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提早候课这一习惯,应该是在那一天便形成了。

  问:很多老师对那些“差学生”常常感到无能为力,不管用什么方法,他们总是让你感到失望。遇到“差学生”,您是怎么做的?

  答:遇到这类学生,我会先试着“读懂他”。 一个“差生”形成的背后,一定有不为我所知的原因。

  接着,试着让同学“接纳他”——利用班队课时间,让孩子们明白,不是所有人的父母都是轻风拂面的,有的孩子是在爸爸的打骂声里长大,他以为解决事情的办法就是如此简单粗暴,我们要试着理解他,再引导同学们发现他的优点,一起来夸夸他。

  最重要,是“用爱改变他”。你要有更大的耐心时常关注他,多和他交谈,处处关心他,让他感受到你的爱。

  几乎所有的差生,都会有他异于常人的“故事”,而正是这故事,造成他是差生这一“事故”。而这“事故”处理的理想方式,通常就是“爱”和“耐心”。

  问:当老师的成就感是啥?挫败感是啥?

  学生的变化,家长的肯定,同事的夸奖,应该就是当老师的成就感了。尤其是看到学生的进步,竟可以拉升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盘活”一个孩子,有时就“盘活”了一个家庭,这种时候就特别骄傲。觉得我们虽然是小小的老师,却有着大大的能耐。

  挫败感不太有,无力感常有。疫情期间,常有教学以外的事务要完成,平时花在教学上的时间变少,却又无可奈何,故而常是叹息,常有无力之感。

  包秀英

  累而乐之

  苦而爱之

  包秀英年轻时

  包秀英近照

  双十中学

  化学老师

  教龄39年

  问: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对吗?

  答:如果仅从鼓励教师的角度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有教无类;但如果就此批评老师教不好所有学生,就是一种苛责。教育不是单方的付出,而是双方的共鸣。就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言,除了老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也取决于学生的基础、天赋和态度,不可一概而论。即使在成绩上始终有教育无能为力的部分,作为老师,也应该努力在立德树人的领域做到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问:遇到怎么也教不会的学生,您是怎么做的?

  答:曾经听过一句话:教书是一场盛大的暗恋,有时候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到头来发现只感动了自己。但我想说,花总有它的花期,只要用心浇灌一定会开花结果。

  问:在教师生涯中,遇到让您生气的情景您会怎么处理?

  答:老师是人不是神,老师也有一般人的心理反应,当我生气时会自我分析,识别自己生气的原因。

  学生对老师的意见,有一些是学生的误解造成,就解释和说明;有一些提得正确,则给予肯定,表达采纳的意愿;有一些意见可能是学生错误的认识,应该适度批评和指正。这些及时的工作能很好解决学生的“信任危机”。

  重视、正视学生意见往往能比较好地处理师生关系。当老师自己出现明显的工作失误或错误的时候,如果能坦诚面对,当着学生的面自我批评,以平常心来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不仅不会失去自己的权威,还会赢得学生更大的尊敬,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好。

  问:您退休后又参加银发计划,要如何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工作激情?

  答:良好心态是成为幸福的教师的前提。面对职业倦怠,要调整好心态,“累而乐之,苦而爱之”。当然这很难做到。但做不到爱之,也应该能够尽责。当看着每一个学生的眼睛时,你要能够对得起这份信任、担得起这份责任。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就是喝白开水,我们也要尽量喝出甜味来。慢慢地、慢慢地,我们的心态会变,会变得年轻、快乐、冷静、自信。

  黄观颖

  只要学生进步

  老师就应该欣慰

  黄观颖年轻时

  黄观颖近照

  厦门市特殊

  教育学校教师

  教龄32年

  问:还记得第一天当老师的情景吗?

  答:第一天到学校报到,领导让我先试上一节课,好像是小学语文《小山羊》,上得一般,不算好,领导认为我模仿山羊走钢丝动作不雅,不甚妥当。

  问: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对吗?

  答:作为特教老师,我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界定,根据学生各方面能力开展适性教育,实施个别化教育,这句话是可以成立的。

  问:您面对特殊学生,是否经常感到无能为力?

  答:作为特教老师,我们接触到的学生能力相对正常学生差距很大,几乎都是所谓“差生”,所以我们对此并不怎么在意。我们的理念是,只要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适合的目标,再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那么这些学生都是能够获得一定的进步的。只要他们不断取得进步,老师就应该感到欣慰,保持信心。

  问:您在教师生涯中发怒过吗?

  答:年轻时曾教过一个学生,背一首28字绝句,惟有他无法完成。以为是态度问题,上午放学后把他带到办公室,要求他当场练习,否则师生都不能吃饭。结果折腾一个多小时,还是完成不了,这才明白他真的是没有这个能力,生气归生气,也只好带他去外面吃饭了。从此后我对一些学生就不再苛求了。

  问:您是如何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工作激情的?

  答:开始时因为没有经验,教学效果不佳,难免感到沮丧,后面不断积累经验,学习理论,教学效果越来越明显,工作不断获得新的动力。我认为,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学习,通过实践不断取得成果,就可以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保持热情。

  问:教师生涯中,有没有让您遗憾的事,譬如说,在一件事上处理不公平,现在回想起来,可以处理得更好。或是没有这类情形。

  答:刚当老师时教初中语文,毕业会上家长抱怨学生学了八年写不出一段通顺的话,让我十分惭愧,无比遗憾。后面慢慢总结教学规律,终于可以让学生写通顺的文章了。

  问:当老师的成就感和挫败感是什么?

  答:成就感一是部分优秀学生考上了大学,其他学生大部分也有较好的工作,有时路上遇到曾经教过的学生,对我特别热情,感觉没有白教他们,当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挫败感是曾经没有掌握教学技巧,教学效果不佳。

  问:教师生涯中有没有令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事?

  答:大约十年前带过一届高中,其中有个学生理解能力很差,但是特别勤奋刻苦,把我从高一开始布置的每一份练习都珍藏起来,当我复习时他能清晰说出这道题老师曾经在某年某月某日讲过,让全班学生惊叹。他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残障人士,他知道全家只有靠他努力才能改变命运,过上幸福生活。这个学生后来终于考上长春大学,是个勤能补拙的典型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徐金鹏

  从企业重返学校

  因为“老师的神圣感”

  徐金鹏年轻时

  徐金鹏近照

  集美工业学校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实训中心副主任

  教龄10年

  问:您曾到企业工作,为何又回来当老师?

  答:老师的神圣感,老师受到大家的尊敬。

  问:您的第一节课,出现什么状况?

  答:第一天的课应该说是不理想的,比较紧张,备课想好的讲课内容,有个别点遗漏——知识点从自己理解到位,到把知识点讲清楚,还是需要一定的功夫,一直在练讲课的“功夫”。

  问:很多教育专家一直在告诫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您觉得对吗?

  答:是有一定道理的,只要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就能对症下药,给学生排忧解难。

  问:有的学生不管用什么方法,他们总是让你感到失望。怎么办?

  答:多一点耐心、爱心、细心,在这基础上多一些毅力。

  问:在您的教师生涯中,您发怒过吗?

  答:发怒过,刚当老师的时候,会抱怨几句,现在,主动了解事情的过程,从学生的视角考虑事情,整清楚原因。

  问:您是如何一直保持工作激情的?

  答:曾经讲好一堂公开课、作好一场报告都是困难,公开课没有上好有挫败感。解决的办法就是学习,多向领导、老教师、优秀的年轻教师学习,带好一个班级,带好一个竞赛项目都有成就感。

  问:教师生涯中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事?

  答:带过的班级有一位情绪不稳定的男学生,遇到问题会哭,跑出教室,用拳头打碎消防栓橱窗等等,经过三年的引导,毕业的时候,他情绪稳定,得到家长的认可,比较欣慰。

  李怀闽

  因为一句“试试看”

  带了田径队34年

  李怀闽年轻时

  李怀闽近照

  集美中学

  体育老师

  教龄40年

  问:很多教育专家一直在告诫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您怎么看?

  答:我也一直在思考和践行这句话。但教育不是万能的,学生健康成长,是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共同配合的结果。

  问:您在教师生涯中发怒过吗?

  答:我以为发火也是教学的艺术之一,有些时候不发火是不行的,这是为师者的“威压”。如错误行为屡教不改时,出现危险动作时,发过火后,我会让学生清楚我为什么发火,并且是偶尔为之,不带个人情绪。

  问:您是如何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工作激情的?

  答:我历来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挫折往往是暂时的,它会成为我奋斗的动力。当一个人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乐在其中,形成了惯性,就停不下来了。

  问:教师生涯中有没有令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

  答:1988年11月,我校田径队参加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成绩是团体总分第十名,我感到十分震惊——集美中学可是有着“体育摇篮”之美誉的学校啊!思量之下,我主动向组长请战:让我带一年试试看!1990年我校一举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当时,轰动了鹭岛中学体育界——一支纯草根的队伍,为何进步如此神速?

  没想到的是:这看似简单的一句“带一年试试看!”竟然让我和田径队捆绑了34年,奋斗了34年,并且还在继续。

  本版文/本报记者 佘峥
  本版图/受访者 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陈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