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半个世纪的婚礼
2022-09-0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踏雪寻梅
    生活永远比剧本精彩。高考后我外出求学,入学还不到一个月,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让我中秋国庆假期回家,父亲的理由让我瞠目结舌,我那71岁高龄的姑婆居然要办婚礼,点名让我回去主持,还特地为我买了件公主裙。我是在中秋节前夜到家的,爸爸给我讲述了姑婆的故事。
    1942年,22岁的姑丈公参军抗日,留下刚成亲三个月已怀有身孕的姑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收到姑丈公寄来的一封夹有军装照片的信后,姑婆便没了姑丈公的音讯。八个月后,姑婆生下儿子,可半年后孩子夭折了,姑婆像得了失语症一般,变得力大如牛,只劳作不说话,她把收成的粮食百分之九十送到孀居的大嫂(也就是我奶奶)家里。奶奶想把她接来家中一起住,可姑婆始终不肯离开她和姑丈公共同生活过三个月的小屋。奶奶拗不过她,只好搬到乡下,姑嫂二人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两年后,我的伯父和父亲都到了读书的年纪,姑婆为了孩子们,只能和奶奶一起搬回城里,高中毕业的姑婆还当上了小学老师。
    姑婆始终不相信姑丈公已死,她拒绝了一个又一个说媒的人。几年后,姑婆听人说,姑丈公被抓去了台湾,她更坚定了信念。儿时,我常见姑婆翻看随身携带的手绢包,里三层外三层,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什么金银细软,其实,手绢包着的是姑丈公唯一的一张照片——那张他寄给姑婆的穿军装的照片。
    奶奶和姑婆相依为命半个世纪后,姑婆的人生突然来了个急转弯——在我到上海读书后没多久,家里收到了一封来自台湾的信件。那信封上面贴着一沓厚厚的改寄签条,写满“查无此人”“地址不详”。这封辗转无数的信,让姑婆哭得撕心裂肺,信中,姑丈公告知姑婆,自己仍孑然一身,未曾再娶,只是在战乱中收养了一名孤儿,并有了一对孙子孙女。
    那年中秋节,十八岁的我穿上了华丽的公主裙,在华侨大酒店宴客厅为这对古稀老人主持了婚礼。当姑丈公颤巍巍地为姑婆戴上戒指,宴客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两位老人含泪相拥——所幸,婚礼只是迟来了半个世纪,并未“缺席”。三年后,姑丈公在姑婆的怀中走完了一生。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他们彼此半生的等待已超越了所有的海誓山盟,这也许就是爱情应有的模样。今年的中秋节恰逢教师节,百岁的姑婆如今四世同堂,终得人生圆满。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陈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