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数据】
挂牌七年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521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26项;全国推广143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中,有30项“厦门经验”,5个案例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今年7月,中山大学发布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厦门自贸片区连续两年位列全国67个自贸片区第5位。
繁忙的厦门港。(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面向未来,厦门自贸片区将乘势而上,持续为自贸片区的改革创新注入新动能。(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厦门自贸片区行政服务中心为客户排忧解难。(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9月的鹭岛阳光温热,在厦门自贸片区43.7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处处“流金淌银”,资本涌动。
一项项改革任务高点布局、精准落子,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通堵点、释放活力,一家家优秀企业落地生根,一个个重大项目开花结果……挂牌七年来,厦门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对标国际先进,率先推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用一流营商环境下好发展经济“先手棋”,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向新而生,向远而行。今年,厦门自贸片区在全市率先启动“益企服务”百日行动,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下大力气、啃硬骨头,用一系列“首创”和“率先”的举措,加快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在厦门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上,厦门自贸片区留下了一连串澎湃有力的脉动。面向未来,厦门自贸片区将乘势而上,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勇于持续为新时代自贸片区的改革创新注入新动能。
本版文/本报记者 吴晓菁
见习记者 易婧
通讯员 周莹
制度创新 打造发展新高地
“过去,补贴政策发布后,需要企业自己判断是不是符合申报条件,兑现环节多、申请材料多、资金发放的时间也不确定。‘免申即享’系统上线后,企业申报一步都不用走,各种奖补就自动送上门,真是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谈及厦门自贸片区“免申即享”系统,龙骧鑫睿(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腾龙赞不绝口。龙骧鑫睿(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与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在企业筹备之初,王腾龙一眼“相中”厦门自贸片区。“这里是厦门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他说,扎根厦门自贸片区以来,企业在资金、人才上得到了片区政策的大力支持,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未来希望能够在厦门自贸片区更快成长。
类似“免申即享”这样的举措,是厦门自贸片区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厦门自贸片区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治理和服务水平。
投资贸易便利化是吸引企业前来落户最为重要的砝码。厦门自贸片区全面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备案”管理新机制,降低和取消准入条件、控股比例等外商投资限制,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和透明度。
聚焦并解决改革的难点痛点,厦门自贸片区不遗余力。以单证更简、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为目标建设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整合了所有条块监管资源,累计上线八大功能80多个应用模块,集成推出“单一窗口+航空物流”等一系列全国首创举措。
发挥数字赋能的作用,厦门自贸片区紧抓数字基建、数字服务、数字产业、数字监管四个方向,大力推进建设贸易数字化示范区、产业数字化先行区、数字创新服务样板区。
七年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新增企业约4.7万家、注册资本7021.8亿元,企业数为挂牌前的6倍。根据第三方评估,厦门营商环境排名从挂牌时的第61位提升到2020年的第15位,较挂牌前上升46位,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招精引优 释放“自贸加速度”
7日,在第四届中国母基金峰会暨第三届鹭江创投论坛上,投资额达50亿元的隐山股权投资基金、投资额达20亿元的农银厦门科创投资基金成功签约落户厦门,这两个“大块头”项目均为厦门自贸片区与各区联动招商的成果。
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大投资、大项目的落户,催动的是区域经济大发展的动能潜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厦门自贸片区坚持招精引优,不断释放“自贸加速度”,优质项目争相落地,重磅企业纷至沓来。
瞄准目标精准发力,厦门自贸片区坚持精准招商,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主动对接我市“4+4+6”产业体系,围绕主导产业补链强链,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聚焦集成电路、区块链等重点领域,推动总部经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新型贸易业态等新项目落地,加快商贸物流、机械装备、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发展。
今年7月中旬以来,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率先启动“益企服务”百日行动,强化领导“一对一”挂钩,助企政策速递上门、快捷响应企业诉求、积极策划招商项目、惠企资金快速直达、促进银企产融对接、着力发展风险隐患化解,推出“七大服务”,为企业导入急需的要素资源。
围绕跨境电商等15个重点产业平台,厦门自贸片区以此为抓手培育新经济新动能,不断提高产业链竞争力和集群化水平。如今的厦门,成为全国最大二手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全国最大毛燕进口口岸、全国第二大进口酒口岸、全国重要航空维修基地……
在厦门自贸片区的发展蓝图中,未来还将继续做大航空维修、融资租赁等规模,培育离岸贸易、私募基金、生物医药等一批新平台、新业态;促进优质集采集运项目发展,加快出口拼箱、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对台海运快件等特色业务发展,围绕补链、强链、扩链,完善相关配套产业,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升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通关提速 跨境贸易更便利
近日,一批从荷兰鹿特丹港口退回的家用设备、服装鞋帽,抵达厦门港海天码头,从抵港到提货不到一天时间,这批货物就已退回至位于海沧港综合保税区的逆向物流仓库。
这意味着厦门自贸片区跨境电商逆向物流服务正式落地。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厦门自贸片区坚持各方联动、多措并举,优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时效,进一步提高口岸服务效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跨境电商退换货要经过国门清关、国际干线物流、境内配送等层层关卡,复杂的通关流程、高昂的物流成本、漫长的运输周期,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厦门外贸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邱巍巍坦言,不少企业选择就地弃货或者积压后低价抛售,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如今,跨境电商逆向物流服务为企业提供了境外货物退运的通道,企业可再根据需求进行维修、二次销售,大大节省了成本。”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2021年全球主要港口远洋干线国际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在泊时间报告,厦门港以平均在港时间1.35天的综合效率、平均在泊时间1.05天的装卸作业效率,领先全球,在全球主要港口中分别排名第3、第4位。
此外,根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厦门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26.83小时和1.32小时,同比分别再压缩5.59%和13.73%。厦门机场口岸5月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同比分别再压缩8%、23%,位列十大沿海空运口岸第一位。
“通关时间压缩了,成本也降低了,跨境贸易更加便利了。”厦门旭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熙肯定道,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把厦门口岸当作第一选择,报关企业是直接受益者。
通关“加速度”的背后,得益于我市开展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今年,厦门首次被海关总署纳入为期5个月的专项行动,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会同厦门海关、市口岸办、港口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港务集团、远海码头等单位,圆满完成专项行动。
优化通关全流程,降低进出口环节费用,数字赋能提效,改善跨境贸易服务水平……行动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政策,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关切的堵点、痛点、难点,有力推动我市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以法护航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外贸企业“走出去”遇到争端怎么获得法律服务?现在,可以寻求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的帮助。7日,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正式揭牌。作为集预防和解决于一体的国际平台,它为企业“走出去”上了一道“保险栓”。
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是在中国贸促会倡议支持推动下,由中国国际商会联合有关国家商协会、法律服务机构、高校智库等共同发起设立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宗旨是为全球工商界提供国际化、专业化、便利化公共法律服务,推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除了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海丝中央法务区国际法务运营平台也于7日正式启用。该平台位于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国际邮轮母港“海上世界”,由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牵头,以招商蛇口、象屿集团为运营主体,依托厦门自贸片区国际港航、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海商海事等优势,招引集聚高端法务、泛法务资源,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涉外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致力建设一流国际法务集聚区和自贸国际商务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自2021年11月揭牌以来,立足片区产业实际,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国际商贸、海商海事、知识产权、金融等特色,率先全省出台针对法务产业、母基金等专项扶持政策,打造“国际法务运营平台”和“知识产权要素保障集聚区”,积极引进国际组织、国家级仲裁机构、外国法律服务机构,以及多家国际权威评级机构评定为第一梯队的国内头部律所,不断提升片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系统完善的法务环境保障和精准具体的法务服务支撑。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竞争的制胜法宝。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从“一纸规划”蓝图,到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自贸答卷”徐徐铺展,不断优化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织密法律防护网。
责任编辑:陈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