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园丁
教育“最美”代言人,有他们!
2022-09-10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日前,福建省第三届“最美教师”名单、“最美教师”提名奖名单公布,我市3位教师上榜——厦门市翔安区大嶝中心小学邱火星获“最美教师”称号,厦门大学朱亚先和厦门第一中学黄伟平获提名奖。

  今天是教师节,本报记者走进邱火星和黄伟平家中。他们一位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科学老师,带领学生获得200多个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另一位是远赴西藏,硬件、软件“两手抓”,致力于优化教育教学条件的语文老师。他们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教师”二字的分量。

  本组文/本报记者 柯恺筠 罗子泓

  本组图/本报记者 张江毅

  【关键词  热情】

  福建省“最美教师”  邱火星

  在海岛教学生造火箭、模型船

  ●出镜家庭:邱火星,59岁,翔安区大嶝中心小学信息科学老师,2020年9月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7月获国家科技特色教育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至2019年度连续多次获全国科技优秀辅导员称号,早年曾在小嶝小学任教;妻子柳页花,60岁,党员。

  ●住址:翔安区大嶝东路

  ●心愿:希望学生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成为爱国爱乡之才。

  邱火星(左一)和妻子柳页花(左二)带着本报记者柯恺筠(右一)在学校参观。

  邱火星的住处距离大嶝岛中心小学步行只需5分钟,每天都会有学生从门口路过,探头进来打招呼:“邱老师快走吧!一起去学校!”“邱老师吃饭没?”……“他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妻子柳页花说。

  作为福建省第三届“最美教师”的获得者,大家很好奇,这名担任信息科学课老师的邱火星,为何能获此荣誉?相比别人的好奇眼光,他更关心今年的科技竞赛备赛情况。

  手掌厚的文件夹里全是奖状

  指导学生获上百个科技竞赛奖

  暑假以来,邱火星忙碌不停。他要带学生参加市赛、省赛以及国赛的集训,不同科技竞赛项目例如航空、航海、车辆等模型运动竞技,分成好几组学生,有时遇到比赛时间相近的,还得赶场参赛。

  邱火星翻出一册手掌厚的文件夹,里面全是奖状——他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级科技竞赛奖项86个,省级科技竞赛奖项131个,市级科技竞赛奖项就更多了。

  前年,有13个学生申请厦门市科技中学,12人凭借科技获奖被录取了。看着孩子们不断成长,邱火星由衷高兴。

  “他整个人整颗心都是学校的。”妻子柳页花说,上完上午的课,邱火星每天中午1点就要到学校,晚上8点才能回家。“我想带海岛的孩子们开开眼界。”生于海岛、长于海岛的邱火星有这样一个心愿。

  科技竞赛给了海岛孩子们看世界的机会。邱火星记得,第一次带大嶝中心小学学生参加全国航船模型运动竞赛,对手素质很高,在操控航海模型时快速越过三个障碍拿到100分,他的学生操控模型船时,却撞击了一个障碍物,调整方向后才到达终点。学生们都丧气了,觉得没希望拿奖。他告诉学生,比赛其实就跟人生一样,前面走得不顺,不代表结果就不好。最后,他们因为操作分更高,拿了110分,获得金奖。

  邱火星的人生经历也像这场比赛——他的前妻因病去世,他与现任妻子结婚后有一个女儿,但女儿患有先天性疾病,17岁也离开了他们。说到女儿,妻子柳页花止不住流泪,邱火星在一旁默默安慰。无论生活给予多少苦难,邱火星从未被击倒,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并且把所有热情都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不仅要教语文和数学

  还客串艺术老师和体育老师

  邱火星是土生土长的大嶝人,19岁那年,他从福建省厦门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小嶝小学任教,后转到如今任教的大嶝中心小学。早年,海岛学生少,老师更少,邱火星不仅要教语文和数学,甚至还要“客串”艺术老师和体育老师,一周最多要上22节课。

  后来有了信息科学课,邱火星开始带学生造火箭、模型船。他说,以前他常给邻居修电视、给广播台修雷达,甚至到板材厂里修切割机、到医院修X光机线路等,这些都是靠他自己实践摸索出来的,不懂就借书来看。

  邱火星也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在实践中培养兴趣,掌握科学技能。更重要的是,邱火星在教学中善于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近两年,他带着学生做了不少建筑模型,其中有遵义会议、古田会址、红船等模型,在制作过程中,他还会跟学生讲讲“红色建筑”背后的故事。

  家访快结束时,邱火星兴冲冲地带着记者来到学校,他说,今年,在大嶝中心小学新装修的科技室里,放着不少飞机、船艇的模型。秋季开学前,大嶝幼儿园的孩子前来参观时,看到这些模型,孩子们都挪不动步,两眼放光。而此时,邱火星的眼里也放出光芒。

  【关键词  传承】

  福建省“最美教师”

  提名奖获得者  黄伟平

  他是学生爱戴的“鸡蛋老师”

  ●出镜家庭:黄伟平,49岁,厦门第一中学工会副主席、语文老师,曾任福建省第二批“组团式”教育援藏队副队长、厦门援藏教师队长、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副校长等;父亲黄提专,85岁;妻子陈晓芳,40岁;儿子黄凯琦,12岁;女儿黄佳蕙,7岁。

  ●住址:思明区巡司顶社区

  ●心愿:希望汇聚更多爱心力量,为西藏的学校和学生多办好事和实事。

  本报记者罗子泓(左一)采访黄伟平(右一)、其父亲黄提专(左二)、妻子陈晓芳(右二)、儿子黄凯琦(左三)及女儿黄佳蕙(右三)。

  教师节前夕,黄伟平去看望他的小学老师,除了向老师汇报自己获福建省“最美教师”提名奖外,他还和一同前往的同学们商量,要捐出全部奖金,再筹一些善款,为西藏的孩子们谋划几个合适的帮扶项目。毕竟,援藏就得“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

  帮支教学校使用答题卡机

  用上厦门同款改卷系统

  2017年7月,黄伟平报名远赴西藏昌都支教。说起此事,父亲黄提专历历在目,“他1米75的个子,体重只有55公斤,呼吸道还不太好。西藏高原环境下缺氧,就怕身体扛不住!”出发那天,这位年过八旬的父亲专程送儿子到火车站。尽管满心挂念和不舍,但他明白:西藏的孩子们更需要好老师、好资源。这时候,作为教师骨干的黄伟平理所应当站出来。

  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是一所以农牧民子女为主的全日制高中,在校学生、教职工3200多名,其中约95%为藏族。初到学校,黄伟平发现所有试卷都是手改,假若有1000份语文试卷,那么学校得安排两三位老师、花半天时间手改选择题。

  黄伟平决定解决这一问题。一天,他在教务处偶然发现放在角落里的选择题答题卡机。询问校工得知,学校没有答题卡、老师也不会用机器。这些都不要紧,因为,黄伟平找到了突破口——在他的牵线搭桥下,学校以优惠的价格采购了10万张答题卡,他还和厦门援藏老师邓发绸、王承琦、方毅芬一起,为学校的青年老师开设了机器使用培训班。

  不仅是答题卡机,在黄伟平和厦门一中“薪火相传”慈善团队的帮助下,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还用上了厦门同款改卷系统,实现线上阅卷、成绩自动生成等功能。“这不仅是帮学校提高工作效率,更是让老师们尽早对接厦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助力更多农牧民孩子走出大山。”黄伟平说。

  每天往口袋里装鸡蛋

  塞给没吃早饭的学生

  提到西藏的学生们,儿子黄凯琦来了劲。他凑上前告诉记者:“爸爸最想去的地方是西藏!那边的哥哥姐姐们经常和老爸联系,还给他起了个‘鸡蛋老师’的昵称。”

  黄伟平笑着说:部分学生家庭困难,为了省钱,偶尔会不吃早饭就上学。了解情况后,他每天都在大衣口袋里装十几个鸡蛋,遇到没吃早饭的学生就塞给他们。为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他还会用开玩笑的口吻说,“同学,你能帮我吃掉这个鸡蛋吗?”久而久之,“鸡蛋老师”的称呼就在学生中传开了。

  既有教学任务,又要照顾学生们的生活,还得统筹援藏队事宜,黄伟平说自己忙得像陀螺。黄提专脱口而出:“他呀,就是个工作狂!”黄伟平援藏期间,黄提专每晚给他打电话,嘱咐得最多的是“注意身体”。妻子陈晓芳有些内敛,采访时,她一直坐在沙发上,听丈夫讲述着点滴故事,黄伟平援藏期间,她更是默默支持,挑起了照顾两个年幼孩子的担子。

  “获此殊荣,离不开厦门、西藏两地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信任。有大家的鼎力相助,我才能为藏区的学生做一点好事。”黄伟平说。从西藏返厦后,他依旧心系当地发展。近五年来,他个人捐助以及经他牵线搭桥捐赠的各类爱心物资被送抵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累计金额超过20万元。

  “每逢开学,厦门一中都会摸排年段相对贫困的学生,为他们和爱心人士牵线搭桥。”黄伟平说,在这样充满爱的环境中浸润成长,教育事业自然成了自己身上的一种责任、一份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陈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