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中坂田桥
2022-09-2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张阿平
    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偏远贫困山区崎岭乡工作,老百姓都说“崎岭无平路”,交通困难,乡亲们日子过得挺艰难,我到村里办事,乡亲们都会拉着我倒苦水,大家都说,要到乡政府办事没有直通的桥梁,既影响出行,也影响河岸两边村子的经济发展。
    听取了乡亲们的意见,我便组织乡里有关部门和当地几个村干部,一同来到河边。只见河的北岸是一片树木、草地和农田,其中有乡里的中学、卫生院和福利院,还有南湖、新南和桂竹三个行政村,人口八九千;河的南岸则是乡政府所在地合溪村,人口也有大几千。群众平日出行,只能绕很远的路才能到河对岸,很是不便。
    要想富先修路。那年夏天,乡里为了改善交通,方便百姓通行,在反复勘察论证的基础上,决定修建长34米、宽9米的中坂田桥。这是崎岭乡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事,但做起来却很不容易——贫困乡的财政本身就仅够吃饭,要办大事更是难上加难。建桥,除了工程设计、施工难度之外,资金筹措的难题显而易见。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困难面前勇者胜。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开始努力筹措资金。上级领导也十分关心贫困乡的发展,及时协调县里相关部门为我们提供帮助。乡干部们劲往一处使,终于落实了项目立项、土地审批和资金划拨。乡里也把建桥列为当年的中心任务,我和乡长分别担任建桥领导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同时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指挥部,制定施工计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1993年7月,工程正式动工,转眼间,宽阔荒芜的河滩上就像过年过节一般热闹起来,红旗招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工人们实行两班制,白天头顶骄阳,夜晚披星戴月,累了就在工棚里打个盹,饿了就吃点自带的干粮。挖泥、运沙、打桩,工地上吆喝声、号子声、机械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家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切只为了中坂田桥早日建成。经过10个月的建设,次年5月,中坂田桥顺利建成——那天,阳光灿烂,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大桥顺利通车,中坂田河两岸不通车的历史被改写,乡亲们的梦想终于实现。
    一座中坂田桥,撬动了两岸的发展。自从这座桥建成,乡里的发展也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不仅建设了一条道路与大桥相连,而且还建成一座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由此改变了乡里没有集市的历史。
    如今的崎岭乡,到处生机盎然,乡亲们早就过上了好日子。一座桥,虽然知名度不高,也没啥诗情画意的景致,但它给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促进了乡里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了崎岭乡发展历史上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陈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