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以平等就业融入社会 用辛勤工作追逐梦想
本报记者采访我市部分残疾人就业创业者,了解他们的奋斗故事
2022-09-23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需要格外关注。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推进残疾人就业扩容提质目标,以“就业优先,平等共享”为主题,加强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宣传,加大残疾人就业稳岗拓岗支持力度,稳定并促进残疾人就业实效。

  在我市,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虽然因为不同原因身患残疾,但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自立自强,积极融入社会,在自身实现就业创业的同时,带动身边的残疾朋友勇敢逐梦。近日,在各区残联的推荐下,本报记者采访我市部分残疾人就业创业者,了解他们的奋斗故事,感受他们的精彩人生。

  本版文/本报记者 何无痕  见习记者 黄亦男  本版图/受访者 提供

  谢启明

  创办助残机构

  暖心帮扶残疾人

  谢启明

  连日来,虽然白天气温较高,但我市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一位拄着拐杖、吹着哨子,只有一条腿的男子协助指挥交通。他叫谢启明,9岁那年,他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右腿,从此不得不与拐杖相伴。

  不过,自强不息的他并没有因此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他无私奉献,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做志愿者,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福建省自强模范、厦门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等荣誉。2016年,谢启明出资创办厦门中途之家,采用以残助残的模式,设置康复大厅、无障碍卫生间、训练台等,方便脊髓损伤者工作和日常康复训练。

  为了真正帮助残疾人,谢启明前往全国各地学习相关知识,回厦后教给中途之家的学员,而这些学员成为之后每一批新成员的老师。谢启明还通过轮椅辅具适配、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项目,以及开展抖音培训、手机维修技能培训等课程,为13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帮助200多位残疾人加入产品销售队伍,让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经济收入。

  谢启明清楚地记着他曾经帮助过的一位残疾人。来自安溪的黄有财因为从马背上摔落,造成脊髓损伤。为了治疗,家中的积蓄基本上用光了。因为难以自理,他的许多行动都需要妻子陪伴。在一段时间内,黄有财觉得自己连累了家人,甚至产生轻生的想法。2016年他在网上看到中途之家的信息并慕名而来。在交谈中,谢启明注意到他不够自信,便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并耐心教他如何使用辅具练习上楼梯。当黄有财成功走上楼梯的那一刻,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之后谢启明又教他电商知识,帮助他重新成就一番事业。如今,黄有财已能独立行动,在厦门成立了商贸公司,还开设了助残机构。

  “他们的笑容是对我最好的回报。”谢启明说,他正在三明建立希望之家,将在本月正式开放。希望之家同中途之家一样,致力于帮助残疾人恢复生活能力、掌握职业技能,不断增强残疾人的价值感和自信心。

  陈秀环

  打造特色小店

  销售蒸蒸日上

  陈秀环

  “新鲜的鸭肉,烹饪后很美味!”“最近的羊肉品质超好,需要的赶快来。”“老姜,刚刚挖出来的,适合用来制作姜母鸭。”陈秀环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各种各样新鲜的农产品,文字搭配视频,吸引众多顾客下单购买。

  陈秀环是一名下肢截瘫的残疾人,因青年时期意外摔伤,从此便与轮椅为伴。2018年她参与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办的抖音培训,学习了销售知识,没过多久就在自家房屋的一楼开了一间特色小店,销售各类农产品以及残疾人的手工制品。

  为什么想开这家特色小店?陈秀环说,因为她发现很多残疾人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很好,但碍于身体原因,无法在市面上有效地推广、销售,因此想开一间为残疾人事业奋斗的小店。陈秀环的手机上清楚地记录着每一位残疾人的产品:“手工面线,洪塘镇残疾人;麦芽糖,五显镇残疾人……”

  一开始小店的产品种类不是很多,也没有人知晓,陈秀环便积极上门宣传。在一次偶然聊天中,邻居提出可以将自家生产的大米与小店的产品交换,陈秀环觉得可行,既可以有更多产品销售,又可以推广现有的产品。渐渐地,小店在她的用心经营下变得有声有色,周边居民常常前来购买。在此过程中,她感受到了残疾人独立自强的重要性。于是,她开始鼓励残疾人创立自己的事业。同安区的陈清靠在她的引导下,正在申请相关证照,打算开一间专卖烟酒的特色小店。前不久,陈秀环特地前往他的店铺查看,指导他如何进一步经营。

  “等孩子独立了,我就召集两三名残疾人,共同开一间大一点的超市。”面对未来,陈秀环充满希望地说。

  许志杰

  首创助残联盟

  提供多元岗位

  许志杰

  集美区有我市首家融合残障人士培训就业、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综合式集中就业园区“尚萌基地”。该基地吸引电信、百度等众多企业入驻,提供多元化就业岗位,配备完善的无障碍体系,真正帮助残疾人“安居乐业”。

  这座基地的建立人叫许志杰,他患有小儿麻痹症。因为感同身受,许志杰非常明白残疾人有了事业才能增加自信心,“尚萌基地”由此产生。为了宣传这座基地,许志杰曾跑遍省内各地市的残联,与当地的就业中心一一对接。

  截至目前,这座基地累计接收超过3000份简历信息,200多名残疾人通过面试,其中已有45人正式入职。对每一位入职的残疾人,许志杰都会讲授第一课,告诉他们要向企业证明自己的能力,要为家庭创造价值,要向社会贡献力量。在许志杰的引导下,入职的残疾人正在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小蔡便是其中一位,他上半身肢体障碍,从三明来到厦门,因怀疑基地的真实性,一见面他便问许志杰“你们这里不是忽悠人的吧”,引得许志杰连连发笑。后来,通过实际工作,小蔡发现基地切实为残疾人提供成长机会,于是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地从电信客服员到百度数据标注员再到人力资源主管,成为公司的核心成员。

  谈及基地下一步的助残计划,许志杰心中十分清楚。今年年底至后年,他计划在福州、泉州、龙岩三地建立基地,并在重庆、江西建立省外基地。“各地的基地在模式上殊途同归,但在业务上会进行规整、细化,我们将依据当地特色产业开展工作,为残友提供岗位的同时,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许志杰正坚守着他的扶残初心,一路向前奔走。

  陈慧荣

  面对困难不放弃

  用勤劳改变生活

  陈慧荣

  陈慧荣是一名肢体四级障碍的残疾人,当兵期间参与营房改造时被木头意外砸伤,退伍后先后在多家工厂当普工,最后因身体难以承受,无法正常工作。2000年他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无法进行手术,只好回家休养。

  2006年,陈慧荣遇到了李秋虾,后来两人结为夫妻。虽然家庭不富裕,但夫妻俩很乐观,在海沧区经营海蛎饼摊子。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陈慧荣会和妻子一起出去摆摊。下午两点左右,夫妻俩骑着电动三轮车,从莲花社区到天竺花园。到达摊点后,两人会先在地上铺上一块防水布,方便收摊时打扫卫生。妻子负责制作,陈慧荣负责将海蛎饼打包递给顾客。由于两人用心经营,不少人前来购买,甚至有游客和岛内居民慕名而来。靠着制作海蛎饼,这对夫妻实现了灵活就业,每个月都有较稳定的收入。每逢天气变化较大,陈慧荣无法外出,就在家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帮助妻子备料,做好饭菜让妻子和女儿们一回家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并辅导女儿做作业等。

  夫妻俩在就业中积极面对生活带来的挑战与困难。陈慧荣从不放弃每个康复的机会与希望,只要有人提供相关信息,夫妻俩都会积极寻医问药。“人生没有吃不尽的苦,也没有吃不完的糖。”陈慧荣一家对未来充满信心,始终坚守“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拼搏,相信会苦尽甘来”的人生价值观。

  林琦欣

  做好联络工作

  用心服务显真情

  林琦欣

  林琦欣是一名肢体三级障碍的残疾人,她很明白残疾人内心的想法,想要为残疾人做点事情。于是,她在2018年参加社区招聘考试,成为湖里社区的残疾人联络员,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残疾人。平时她主要负责了解社区残疾人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解决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林琦欣对社区内残疾人的情况如数家珍,其中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老杨和小洪。60多岁的老杨因脑膜炎患有中风,下半身无法动弹,时常要去医院做康复训练。老杨身材高大,且居住的楼层较高,他的妻子无法独自一人带他往返医院。恰好当时社区举办了“辅助器具进社区”活动,林琦欣便为老杨申请了轮椅,解决了老杨长期以来的出行问题。小洪则是在林琦欣的帮助下实现更好就业。患有听力言语残疾的小洪在中专毕业后,每天独自一人通勤一小时到服装店做仓管,工作至晚上十点才回家。家人担心小洪的安全,希望她能就近工作,而小洪也希望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林琦欣鼓励小洪到步行五分钟可达的“爱心屋”担任营业员,小洪最终成为“爱心屋”第一批聘用营业员。

  据悉,目前湖里社区在册残疾人共有58人,在林琦欣的帮助下,十几名高龄老人获得轮椅、四脚拐杖、助听器等辅助器具,4名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训练补助,1名残疾人青年成功完成学业并实现就业。“基层工作虽然较辛苦,但如果做好了,就可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利益,付出都是值得的。”林琦欣说。

  “奉予爱心、给予温暖、承予力量。”这是林琦欣服务残疾人的工作宗旨。今年9月至10月中旬,林琦欣将进一步了解社区残疾人的情况。如今她已入户走访或电话询问了20多位社区残疾人,为他们完成了一年一度的动态更新。

  王志成、许玉文夫妇

  钻研美发技术

  赢得顾客好评

  王志成

  许玉文

  翔安区香山街道珩厝社区有一家阳光美发店,由一对聋哑人夫妻打理,丈夫名叫王志成,妻子名叫许玉文。两人同在鹭江学校学习,毕业后便组建家庭,一起经营美发店。每天早上八点半左右,夫妻俩便会开店,往往在这时候,门口已有客人在等待了。夫妻俩靠着理发技术好、服务态度好、收费公道,赢得了众多顾客的认可,特别是周末或法定节假日都要提前微信“预约”。

  顾客上门理发,王志成和许玉文无法听和说,他们如何与顾客沟通呢?原来,他们在桌上放着几张白纸和一支笔,顾客可以将自己的需求写下来,也可以用手机打字交流,不识字的顾客就直接用手比画。夫妻俩有着明确的分工,许玉文负责洗头、剪女性发型以及烫染发,王志成负责剪男性发型。对每一位顾客,夫妻俩都非常用心服务,每道程序一丝不苟。每天开门后、关门前,夫妻俩都要消毒环境、打扫卫生、清洁剪发用具,为顾客营造良好的美发环境。

  为顾客美发之余,他们会利用手机观看视频,学习美发技术,不断提升技能。关于烫发,夫妻俩根据实际开发出一种特殊的配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受到了顾客的好评。许玉文介绍,女性发尾干枯,采用这种特殊的配方后,头发不易受损,以及染色加上精油护发素搅拌,这些方法都是夫妻俩依靠上网查阅大量资料钻研得来的。接下来,美发店还打算拓展洗脸、按摩的新项目,满足顾客多元化需求。

  两年前,夫妻俩将自家店铺的房子推倒重建,建起了四层半的小洋楼,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人生的价值,在无声的世界里活得同样精彩。

  【点击】

  厦门残疾人就业率超九成

  位居全省前列

  市、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今年截至9月18日,共帮助1927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再就业,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0.1%,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市残联通过健全完善按比例就业、超比例奖励、自主创业、辅助性就业、农机补贴等常态化帮扶政策,出台疫情阶段性纾困政策,形成基本涵盖残疾人就业形式的帮扶体系。去年全市1087家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3085名残疾人,兑现帮扶资金1766万元,惠及残疾人4000多人次。

  同时,市残联建立以6家福乐家园、38家镇(街)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为主体,3家社会组织举办辅助性就业机构为补充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支撑平台,安置960名难以实现市场化就业的精神、智力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推出公益性岗位,在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配备残疾人联络员565人。开展“爱心助残”行动,建成47家“爱心屋”,吸纳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122人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陈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