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爱心帮扶 携手共享小康
五年来,思明区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2022-09-24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思明区残联代表队参加厦门市残疾人健身操比赛荣获一等奖。

  思明区残联举办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活动。

  ▲思明爱心文创工坊开展残疾人“闽南红砖雕”技能培训。

  ▲在厦港爱心屋,工作人员教残疾人店员如何结账。(本报记者 林雯 摄)

  ▲梧村万象城爱心屋开业,将更好地帮助残疾人就业等。

  文/本报记者 林雯

  通讯员 黄颖琳

  图/思明区残联 提供

  (除署名外)

  《扶残助残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普惠特惠政策落实落细,残疾人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福乐家园、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全面建设,残疾人获得职业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爱心屋、爱心市集等特色载体健康发展、常办常新,有力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思明区,残疾人扶贫、康复、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文化体育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和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扶残助残蔚然成风,携手共享美好生活。5年来,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聚焦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思明区以一项项扎实的具体行动切实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形成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努力开创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局面。

  推动脱贫攻坚

  残疾人民生保障更有力

  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如何,衡量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思明区共有12167名持证残疾人,他们的冷暖安危时刻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

  围绕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最关心、最直接的需求,思明区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相继出台《一户多残低收入家庭生活补助办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的实施意见》《大龄自闭症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服务补助办法》《为重度视力听力残疾等特定群体购买出行陪护服务的实施方案》《残疾人基本型辅助用具配套补贴实施办法》等扶残惠残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增强扶持力度。5年来,市财政累计拨付0.75亿元,区财政累计拨付1.01亿元,以真金白银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福祉,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一,思明区全力以赴,兜住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底线,确保脱贫路上无人掉队。目前,全区共有享受特困补贴残疾人265人,低保补贴残疾人808人。5年来,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7.1万人次1.14亿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92万人次3281.26万元,为“一户多残”低保家庭提供生活费补贴124.3万元。

  社会救助也在进一步延伸。7583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纳入“一站式”医疗救助系统,纳入率100%。8892人次重度视力、听力残疾等特定群体免费获得思明区提供的购买出行陪护服务,还有2.74万人次重度残疾人得到了医疗、家政、居家宝、理发等居家安养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思明区有355家残疾人自主创业企业和个体获得疫情租金及运营补贴、就业帮扶稳岗补贴。

  在思明区福乐家园,残疾人可以免费享受语言、手工技能等各类培训,既学习技能,也锻炼身心。

  思明区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的托养需求,全区的福乐家园、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辅助性就业、文体娱乐等各类服务,帮助残疾人及他们的家庭摆脱“照看一人、拖累一群、致贫一家”的局面。

  5年来,17家签约定点托养机构托养重度残疾人5278人次,公办的源泉山庄老年公寓兜底低收入重度肢体残疾人免费托养187人次,实现“托养一人、解脱一家、温暖一方”。

  加快小康进程

  残疾人服务体系更完善

  5月15日,“思明爱心文创工坊”揭牌开业。这个文创特色品牌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将通过制作和销售香道、红砖雕等文创产品,帮助残疾人提高就业技能、拓展增收渠道、提升生活品质。同时组织形式多样的爱心共建活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爱心建设,进一步发挥爱心厦门宣传阵地作用,力争建成全市爱心事业的新兴项目。

  残疾人就业,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思明区通过分散按比例就业、购买公益岗位就业、居家和社区灵活就业、福乐家园和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辅助性就业、盲人按摩派遣就业等,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开展支持性就业试点工作,培训就业辅导员106人次。组织各类残疾人技能培训1.21万人次,举办12场大型线上就业推介会,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帮助残疾人就业。

  为盲人按摩店提供场地租金补贴,发放残疾人企业经营性补贴、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助等,为残疾人大学生和吸纳残疾人的企业申请就业补贴……一系列举措的扎实推进,使有就业创业需求和能力的残疾人及时得到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加快融入社会。

  思明区通过建强教育体系,不断满足残疾人的教育需求。全区形成了以区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区属普通学校为随班就读主体,以送教上门和社区教育、康复等为补充的残疾人教育工作格局。残疾学生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残疾人高等教育补助等政策全面落实,全区三类残疾学生入学率达到99.64%。思明区还在探索资源教室特色运行模式,目前已建成23间普通学校(幼儿园)资源教室,还有3间在建。

  孤独症儿童骑上小马体验马术,感受小马的生活环境——每个季度,这样的温馨场景都会在思明区残联与爱心企业联合举办的“走进自然 沙滩马术”主题体验暨关爱孤独症儿童马术疗愈公益活动中上演。

  思明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残疾人的内心世界,提升幸福指数。残疾人健身周、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残疾人文化周、“书香有爱阅读无碍”爱心帮读等活动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在“红旗下的阳光-让世界听见我”逆光音乐会、庆祝建党100周年“在温暖阳光下”文艺演出等各类文艺活动中,也处处活跃着残疾人的身影。“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已为200户残疾人家庭提供康复体育指导服务。

  注重权益保障

  残疾人活动环境更优化

  在中山路举办的思明爱心市集上,有听力障碍的残疾人欧先生细心地向购买串珠工艺品的市民讲解保养知识。他和残友同事们亲手制作了152件串珠工艺品,在爱心市集上受到了市民欢迎。欧先生说:“在爱心屋工作让我能和更多人交流,在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参加培训提升了技能,生活和以前不同了。”

  思明区打造爱心市集品牌,陆续在嘉禾良库、沙坡尾、椰风寨、观音山、中山公园、中山路等人流量大的景区地标举办6期活动,销售所得扣除材料成本后,全部发放给残疾人,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来自政府、社会和爱心企业的关怀和支持。

  近年来,思明区广泛开展自强和助残活动,形成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的文明新风尚,爱心助残更是从“输血”逐步走向“造血”——“爱心屋”线下实体店安置37位残疾人就业,同时建成“思明爱心商城”线上平台,开业以来营业收入共2917万元。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与思明爱心屋有限公司签订思明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合作协议,在残疾人技能培训、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安置政策互惠等方面进行合作。各级党、团组织踊跃开展爱心助残活动,志愿者助残、科技助残、文化助残、法律助残、“红领巾”助残、“巾帼”助残以及慈善团体、企事业单位、市民家庭助残等活动覆盖全区。思明爱心讲堂聘请残疾人企业家模范代表,免费辅导、帮助有创业有意愿的残疾人,增强他们的创业信心。

  为了让残疾人的平等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思明区将残疾人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区人大、区政协、区残工委多次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督导各级组织切实维护残疾人权益。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残疾人“绿色通道”,对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区、街、居三级残联(协)建立工作机制,为残疾人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投诉受理、生活帮扶等服务。

  思明区的无障碍环境也逐步得到改善。成立区无障碍环境督导队,形成专项督导与社会化督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多层次、多方式、多批次对各类无障碍设施建设进行督导。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无障碍阅读设施进一步完善,233户残疾人家庭获得无障碍设施改造经费补助。

  坚持党建引领

  残疾人事业治理能力更凸显

  与市残联康复中心协同开展“康复服务、辅助用具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与前埔社区党委携手共建,采取党员双报到等多种形式,助推社区建设、文明创建、疫情防控、扶残助残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爱心圆梦微心愿”活动,为90名残疾人圆梦微心愿……近年来,思明区残联创新“近邻党建+助残”模式,推进基层党建与扶残助残工作深度融合,助残特色活动百花齐放。

  有困难,找残联——思明区残疾人群体中口耳相传的一句话,反映出的是他们对思明区残疾人组织的信任与肯定。

  思明区不断强化组织建设,切实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温暖晴空。出台《思明区残疾人联合会改革方案》,推动区残联机构改革,先后完成社区残协、街道残联换届工作。加强残疾人联络员队伍建设,5年新增聘任15名残疾人联络员,他们活跃在基层,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鹭江街道残联组织建设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宣传;厦港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获得“全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1名残疾人联络员被市残联评选为优秀残疾人联络员。

  这5年,有64名残疾人在思明区实现了残疾人证的“跨省通办”。这是思明区全面推进“互联网+残疾人服务”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思明区利用残疾人基础数据动态更新平台载体,建立和完善本区残疾人基础数据库,全面真实掌握残疾人基本状况和需求,通过数字赋能让残疾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便捷化,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换发工作已全面完成。

  与此同时,各类专门协会的活跃发展,也成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补充。思明区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协会组织的要求,有效提高协会规范性管理水平,促进发挥协会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有效激发残疾人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各项工作提档升级——区盲协开展盲人按摩技能、“非视觉瑜伽”等培训,组织会员参与厦门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无障碍电影活动等;区精神残疾人及亲友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掌握残疾人诉求,并积极反映予以协调解决;区智力残疾人及亲友会注重品牌建设,常态化开展“牵着蜗牛去散步”等活动;区聋协成立聋人舞蹈队,组织残疾人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培养爱国情怀。

  【点击】

  项目

  爱心助残不断深化,11家爱心屋门店覆盖全区各街道,“闽南红砖雕”成为全国首家文创援残小康项目。

  就业

  五年来,124家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岗位845个,新增残疾人就业2690人。

  康复服务

  持续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五年来为1065名残疾人配发辅助用具补贴198.74万元;为大龄孤独症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补助54人次30.57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连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