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
黄泥路忆趣
跃强
2022-09-26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家白交祠村里还没铺设水泥路,只有一条黄泥路连接着村里村外。

  黄泥路是孩童去往村口小学的必经之路,路上的四季、晴雨不同,所遇所见也各有韵致。春日云雾迷蒙,老农早牵着耕牛准备下地,牛儿踏出了一路蹄印,一直缀连到山下的梯田;夏时午后的雷阵雨来势汹汹,豆大的雨珠激扬起尘土,大家都没有带伞,索性就手提凉鞋,卷起裤管,把书包紧紧抱在胸前,一路顶着大雨,呼喊着奔向学堂;秋月的村路弥漫着茶香,有的小伙伴包里还带着刚从土灶里刨出来的烤地瓜,迫不及待赶去和同学们分享,黄泥路上跳跃着轻快的脚步声;霜寒渐冷,路旁人家屋檐下垂挂着冰凌,菜地中芥菜虽覆寒霜,仍绿意盎然,我们小心翼翼走在路上,唯恐后来人看到自己滑倒在路上。

  凹凸不平的黄泥路,到了下雨天,泥泞难走,常有摩托车打滑摔倒,或抛锚在泥坑中动弹不得。偶尔漳泉两地借路经过的货车,也会深陷泥潭中无法自拔,任由司机踩尽油门,后轮还是在原地打滑,丝毫不能进退半步。

  路旁屋舍里的村人,会邀司机进屋喝杯热茶,雨停后再从长计议。雨停后,大家卷起裤管围聚在车旁。先是几人拿着锄头清走坑洞旁的淤泥,又在坡面上放上干草,压上些许碎石块。几个青壮年分站货车两侧,侧向弓身,手握车栏,助司机一臂之力。车前一人发布号令后,司机尝试踩油门,车轮还是会打滑,这时车前“总指挥”邀着两侧的人一同使力,大家喊着“一二”,刚到第三声,车子终于脱坑而出。司机赶紧下车道谢不迭,而帮忙的人群冲刷完脚上的黄泥,又各自制茶去了。

  早年的村路上,能见到的机动车多是手扶拖拉机。冬日天寒,柴油机不易发动,看拖拉机启动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趣事,围观者甚多。老司机摆开架势,摇动柴油机曲轴,逐渐加快速度,但见司机侧耳听着,好似等候冲刺的号令。突然,司机左手迅速放松减压手柄,右手继续加速摇动,伴着“突突突”冒出的黑烟,拖拉机总算开出黄泥路,顺着蜿蜒山路下山去了。

  而今,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每次驾车返乡,行驶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回味起往昔黄泥路上的那些趣事,总会会心一笑。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