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被称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今年8月18日至21日,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30余家企业携500余件展品,包括30余款全球首发机器人在此集中亮相,展现着机器人领域的最先进技术。
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
为生产生活带来变革
人形机器人不仅长得像人,在动作设计上也越来越接近人类。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台上,来自大连蒂艾斯机器人公司的仿真人形机器人邓丽君献唱《我只在乎你》,口型与歌词完美契合。展台上还有一个名为“西尔”的仿生机器人,不仅与设计它的工程师长相一模一样,还能凭借全身140多个自由度,展现出灵活姿态和表情,与真人互动交流。据介绍,该款机器人还将继续探索在老人陪护、企业前台、政务服务、教育科普等领域的应用。
在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高精尖创新中心展台上,“汇童”第七代高动态仿人机器人表演了走、跑、跳等一系列精细动作。这种机器人不仅拥有多自由度的灵巧手指,手臂、腰部、头部也都增加自由度,可以实现奔跑最高速度每小时6公里,跳跃高度0.5米,跳跃距离1米。服务机器人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机器人技术为生产生活带来的变革。研磨豆子,萃取咖啡,再来一个漂亮的拉花,70秒内,一杯由机器人制作的咖啡就完成了。
“机器人+”概念落地
形成多类型应用场景
搭配灵活的机械臂,机器人能够实现对物品的精准定位、特征识别、测量信息,让不同尺寸的产品摆放至对应位置。美团智能仓内机器人被用在快递分拣配送上。当现场投件人员扫描商品条形码后,放入机器人翻板,3D分拣机器人便进入工作状态,会根据商品条形码将其放入对应的订单料筐中。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智能快递车,最大可载重200公斤,可续航100公里,集成了高精地图生产、融合感知、行为预测、仿真、智能网联等10大核心技术,可以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提供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基础运力服务。目前在北京、天津、常熟等全国25座城市,已经常态化运营400多台智能快递车。
“机器人+”的概念正逐渐落地,在农业、制造业、物流、医疗、金融、家居等行业形成多类型的应用场景。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达到126台/万人,较2015年的66台/万人近乎翻番,“机器换人”趋势明显。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
机器人领域王冠上的明珠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领域王冠上的明珠。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术锐科技展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蛇形臂”仿佛人类灵活的双手,轻盈地剥开一枚鹌鹑蛋的蛋壳,而蛋体完好无损时,不禁令人啧啧称赞。这款由中国自主研发、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比肩国际顶尖水平的同类型手术机器人,在世界医疗机器人中堪称佼佼者。若用这款机器人辅助医生做手术,既延长了医生的手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微创手术更精准、灵活。
据专家介绍,医疗机器人是医工融合的典型应用,医疗机器人在介入医学中的应用既能缓解学习曲线过长的问题,也能做到手术更精准化和标准化操作,拥有较大临床应用空间。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的四条手术机械臂做到了一体化,持镜手臂按照持刀手臂的需求自由移动,机械臂强大的握力,避免了镜子抖动造成的视线模糊,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人的手臂由七个关节构成,睿尔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七轴机械臂完成对人手臂形态的基本模仿,机械臂可以弯曲成各个角度,使用不同的力度摇晃手中的瓶子,灵敏程度与人的手臂无异。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还展出了为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痛点而推出的机器人。比如,为解决核酸检测医护工作人员长时间户外工作的劳累和压力问题,智能咽拭子采集机器人应运而生,实现了咽拭子样本采集全流程自动化,解放了核酸采样医护工作人员的双手。
中国机器人产业
迎来创新发展重要机遇期
在市场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带动、政策引导支持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过20多年的积累,制造人形机器人的零部件从依赖国外进口,发展到现在不少零部件都可以由国内厂商提供。工业机器人已在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中广泛应用。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创新发展、升级换代的重要机遇期。
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安川首钢的展位上,新能源电池盒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正在快速工作,7台工业机器人、10个工艺流程,全面展示电池盒生产的多种工艺过程。据介绍,安川首钢已提前研发储备技术,可根据用户需要设计制造完整的机器人应用系统。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一台拥有着银灰色外观、酷似太空舱的元宇宙3D打印机赫然展现在观众面前。一造科技CEO韩力介绍,元宇宙3D打印机融入虚实共生的理念,让建造的对象在虚拟和现实中共存,实现“可想即可造”,现场提供给观众的座椅,也是由元宇宙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产品。
在申昊科技展区,可以看到各种智能巡检机器人:极寒型巡检机器人、室内开关室操作机器人、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铁路钢轨线路巡检机器人等,可适应多样化的场景需求。据介绍,这一系列生龙活虎的机器人是基于申昊科技因地制宜在软件上坚持全自研开发,以及在硬件上加强自研开发力度使然。
在“机器人+农业”专区,展示了大田作业、林果采摘、畜禽养殖以及设施农业作业等多种功能的机器人,它们可以利用多种传感器对农作物和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和分析,实现高速实时传输数据,无缝驱动机械臂可广泛应用于解决蔬果采摘、除草、收获等多种需求。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上一年增长68%;服务机器人产量921.4万台,比上一年增长47%。2021年机器人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也达到了101家,涵盖整机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各类企业。? (吴青峰 供稿)
责任编辑: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