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世界心脏日
因病死亡患者超四成源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可将心血管病发病率降低80%
2022-09-2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厦心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心肺复苏普及活动,提升群众应急救治能力。(资料图)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刘云芳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心脏大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表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住院人数快速增加,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心血管病都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由于我国老龄化、疾病危险因素流行,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率和病残率仍在增加,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仍未出现。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减少危险因素可将心血管病发病率降低80%。大力推行“零级预防”模式,加强对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对心血管病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戒烟限酒  健康生活有效预防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2019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推算目前心血管病患者人数3.3亿人左右,其中脑卒中1300万人、冠心病1139万人、心衰890万人、肺源性心脏病500万人、房颤487万人、风湿性心脏病250万人、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人、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人、高血压2.45亿人。

  厦心心内三科主任李穗吉介绍,过去30年,我国吸烟致死率显著增长;过去20年,男女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分别下降了44%和36%,我国人群肥胖率逐年增长,血脂异常率逐年增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知晓率仅为30%,控制率不足10%。这些危险因素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仍会呈上升趋势。

  前几天,李穗吉到周边基层医院开展帮扶诊疗,一位老人顽固性心绞痛,已出现心梗症状,医生和家属苦口婆心劝说,老人仍坚持不做造影检查、不做介入手术。医生让老人戒烟,他不以为然,觉得吸烟和心脏病没关系。“面对这类病人,我们也很无奈。”李穗吉强调,吸烟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即使放支架打通了血管,抽烟也会使得血管再狭窄的概率增加。厦心是全省首家无陪护管理医院,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能抽烟。有些患者住院7天没碰香烟,出院后在医生的鼓励下坚持1个月、3个月、半年,最终成功戒烟,这对长期预后十分有利。值得注意的是,时下电子烟受到部分年轻人追捧。李穗吉提醒,电子烟的焦油含量低一点、颗粒物少一点、抽烟者身上残留的烟味淡一点,但仍含有尼古丁,对心血管的危害不容小觑。

  控制饮食也是防治心血管病的重要一环。“心血管医学界有一句话: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一定要少吃油腻食物,尤其要少吃动物脂肪、动物内脏。”李穗吉提醒,闽南人讲究“补”,病人出院回家,家人热衷于准备美味佳肴帮病人“补回来”。“这种做法不可取,特别是含油脂多的汤要少喝。”

  目前全国每3个成人中,就有1人为腹型肥胖,这就为心血管患病蓄积了大量的“后备军”。李穗吉介绍,除了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管住嘴,迈开腿”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

  在预防医学里,一个核心策略就是“三级预防”。李穗吉指出,针对我国现状,医学界已提出了以健康环境、健康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为特征的“零级预防”模式。“错误的观念根深蒂固,则很难改变。全社会动员起来,从娃娃抓起,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

  早诊早治  胸痛千万别硬扛

  急性心梗死亡率高,救治须争分夺秒,一旦发病,要争取在“黄金2小时”内开通堵塞的血管。然而,在我国,平均时间是5小时。这几年,通过胸痛中心建设,越来越多的医院缩短了院内救治时间。以厦心为例,病人从进入医院到开通血管,最短耗时仅7分钟。李穗吉表示,“厦心是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厦门),负责华东六省一市的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已认证上千家中心,近期已启动胸痛救治单元认证工作,助力胸痛急救关口进一步前移。但是,很多患者发病后未及时拨打120,而是选择硬扛,错失救治良机。如果胸前区巴掌大小区域出现压榨紧缩感,仿佛被人踩着胸口,是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李穗吉介绍,院前急救的关键,除了尽快就医,还包括及时给予心肺复苏和AED除颤。厦心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广泛开展科普宣教和公益培训,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近几年,我们接诊了一些在地铁、球馆等场所发生心脏猝死,第一时间得到心肺复苏和AED除颤,并送到厦心救治的病例,预后都很好。”

  防治心血管病,定期体检也很重要。对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而言,普通体检还不够,最好接受专业的心脏体检,做到早诊早治。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