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精神如何讲授 厦门一中创出门道
该校创建系统化校本课程,全面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课堂
2022-09-2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开栏的话

  从今天开始,厦门市委文明办、厦门市教育局启动全国文明校园系列报道。

  2015年以来,厦门千所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各级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目前,共有5所学校摘得“国”字号招牌。

  全国文明校园,百里挑一,在“六个建设好”(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优美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创建标准方面,积累丰富经验和特色亮点。我们从每所文明校园的一个独特侧面,来阐释各文明校园创建内涵,最终是为了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常态化,带动更多学校争创文明校园。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内容融入劳动教育。图为厦门一中学生在竹坝农场参加劳动实践。(厦门一中 供图)

  厦门一中海沧校区有条60米长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长廊。(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郭珏莹  郑元梅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七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教学目标包括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等等。在厦门一中,语文老师还有一个使命:紧扣课文,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后者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

  这是厦门一中创建系统化校本课程,全面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课堂的一个侧影。

  一年前,厦门一中开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校本课程体系创建工作,旨在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时期学校育人目标。校方认为,这也可激发师生积极投身文明校园创建的生机活力。

  新任务

  怎样把伟大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去年,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厦门一中从育人大局出发,从学校工作的核心——课程教学入手,实质性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课堂。

  厦门一中党委书记、校长陈文强说,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甚至家庭,都非常关注怎样把自身所崇尚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当然,和所有德育工作者一样,厦门一中也面临难题。譬如说,“伟大精神怎样才能为年轻一代真正拥有?”“是否存在某些有效的策略和手段?”“什么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厦门一中教研室主任钟斌领到一项新的教科研任务:在校党委领导下开展厦门一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校本课程体系研究与创建工作。

  厦门一中党委副书记张南峰昨天说,很多人很意外:落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课堂,不是要找政治学科老师吗?

  “门道”在于:学校里的价值观教育,很容易通过活动进行,但是,事实上,无论有多少种手段,课堂教学才是“主阵地”“主渠道”,各学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

  不过,教育者又面临融入难题:如何把精神谱系的教育融入学科?用大白话说,如何解决“桥梁”——从精神谱系到学科的“交汇点”。

  新校本

  “一段一品” 覆盖初一至高三各学段

  现在看来,厦门一中在这项工作上取得突破。一年前,学校制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方案,其中包括开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校本课程。

  应该说,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厦门一中有“资本”——厦门一中有140多门校本课程。尽管如此,学校还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教育学院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就方案进行论证,专家中,包括课程开发专家。

  过去一年,厦门一中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行全面分析和梳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结合教材知识点,将精神谱系内容安排到初一至高三各个学段,形成“一段一品”的校本课程,让每个学段的学生掌握不同的内容。譬如说,初一年段是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校本课程重点内容是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

  在高一年,学生们要学习的是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高一“陈景润数学创新班”的学生则要学习一门特殊的校本课程:“以陈景润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

  校方的设想是:学生通过六年学习,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全面的掌握,认识也得到升华。

  跨学科

  立足教材找出知识点,提出教学建议

  除了通过校本课程,厦门一中还立足教材,发掘语文、思想品德和历史学科等的课本中可以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知识点都指出来,提出教学建议。

  钟斌说,其实语文课的一些篇目中也渗透着相关内容,例如,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抗美援朝精神教育;高中阶段的“革命传统文学作品研讨”,更是涉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多项内容。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内容过去也教,但是,在学校落实“精神谱系进课堂”后,现在学生对精神谱系认识更充分,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应该说,在学科融合方面,这所学校做的不仅仅是“按图索骥”找出融合点。厦门一中高二年学生在学习《荷花淀》到《百合花》,再到《白洋淀纪事》,要完成一个小课题:战火中的情感;有时候是跨媒介的学习,观看电影等,为的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立体式

  不仅课堂上教,还走出校门实践

  不仅课堂上,这所学校还运用情境教育、社会实践、团队活动等多种形式,立体式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

  厦门一中海沧校区有条六十米长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长廊;在红色广场、校史资料室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内容。校方说,最终是为了建立系列化情境体验场所,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

  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参观陈嘉庚纪念馆、战地观光园等场馆;组建“追寻红色足迹远征队”,通过组织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

  日常德育活动更是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内容。每年,厦门一中学生都要到竹坝农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今年开始,校方在拉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长征精神教育。陈文强表示,一中将继续探索,形成基于学校课程教学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的“中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