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绿瓢虫农品创始人曾旭瑜:
工业化思维做农业 带动村民创业增收
2022-09-30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本报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韩超 蔡毓光

  14年前,她辞去稳定的银行工作,转身回到同安的广袤农村,成为家乡乡村振兴的生力军;14年后,她天天泡在田间地头,开得了新机器、玩得转新技术,为乡村带去新观念、新理念,带动周边300多户村民创业增收——她就是厦门市绿瓢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绿瓢虫农品创始人曾旭瑜。

  日前,曾旭瑜入选厦门市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新时代农人上榜名单,今年还被评为“同安区第三批农村实用人才”。其实,这样的头衔还有很多,去年她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福建省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那么,曾旭瑜究竟如何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扎根立足、开花结果?

  强科技>>

  根据需求量身定制智能农机

  智能农机在田野里辗转,自动播种、施肥;指尖在电子屏幕上轻点,立刻给大棚里的蔬菜浇水施肥;二维码一扫,立刻出现待售蔬菜的“身份证”……在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和窑市村交界地带,只见绿瓢虫种植基地里,科技与农业融合,描绘极具创造力的现代农业图景。

  谁能想到,这些现代化技术,竟然都是曾经的机械“门外汉”曾旭瑜与父亲一点一点琢磨出来的。

  从银行辞职后,曾旭瑜和父亲常常一整天都泡在基地,蹲在菜园研究如何用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农场用生物防控进行防虫、杀虫,“以菌治菌”“以中药治菌”,如今已拥有三大绿色生物防控专项技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及疾病。

  但曾旭瑜不满足于此,她说:“只有标准化、机械化,才能在保证蔬菜品质的同时,降低蔬菜的种植成本,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蔬菜。”

  为此,曾经的“金融生”拿起了晦涩难懂的机械书籍,上网看视频,请教农技专家,甚至根据自己的需求制作出一台集打药、播种、浇水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农机,还改造了一台集旋耕、施肥为于一体的遥控农机。仅仅是农机的喷头要用什么形状,曾旭瑜就实验了上百次,调试了整整两个月。

  正是靠这样的钻研精神,曾旭瑜一点点改进了基地的大棚降温系统、灌溉系统、蔬菜溯源系统等,蔬菜产量大大提升。

  曾旭瑜说:“农业也要往工业化道路走。”如今的绿瓢虫,通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已完成所有水叶菜绿色标准化种植规范,日产4000斤水叶菜,每日蔬菜销售量可达2吨,年营业额达到870万元。

  促增收>>

  流转500亩土地作为种植基地

  在绿瓢虫种植基地里,各类蔬菜葱茏满目。每位员工在各自岗位上负责各自的工作,比如松土、浇水、采收、包装等。

  这种工业流水线模式,是曾旭瑜探索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打造、统一销售带动模式的缩影:“标准化种植,希望让农户即使没有相关种植知识,也能迅速上手,放心大胆种植。”

  目前,公司在同安莲花蔗内村、后埔村、云洋村流转500亩土地作为种植基地,企业直接带动就业人数56人、农户300多户。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增加村集体收入,曾旭瑜提出,企业投产后将拿出当地基地净利润的10%分配给当地村集体。

  莲花镇相关负责人透露,厦门市绿瓢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百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每年可为当地带来15万元地租收入及近80万元的人工工资收入。

  眼下,公司正规划建设属于自己的农业产业园,创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不断完善公司团队,通过中心仓加快货品流转的效率,同时在销售模式上进行创新突破,探索除商超、直营店、会员以外的新模式,力争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

  【人物名片】

  曾旭瑜

  ●同安区第三批农村实用人才

  ●厦门市绿瓢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绿瓢虫农品创始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