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漫议
漫说月饼
2022-10-07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在我们的印象里,中秋节由来已久,吃月饼也是“理所当然”的节日习俗。可是,中秋节为什么一定要吃月饼呢?“团圆”的内涵又是怎样和月饼联系到一起的呢?

  ●楚风

  金风送爽,玉露生凉,农历八月有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家家户户都会吃月饼。在我们的印象里,中秋节由来已久,吃月饼也是“理所当然”的节日习俗。可是,中秋节为什么一定要吃月饼呢?“团圆”的内涵又是怎样和月饼联系到一起的呢?

  在不少古装影视剧中,很早就有了过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其实这些都是编剧想当然的想法,一点也不符合史实。在电视剧《神话》中,都市青年易小川从2010年穿越到遥远的秦朝。中秋节的晚上,他想起家乡,便做了一笼月饼,还端给项羽大哥一起分享。可是项羽却一脸惊讶,原来,他并不认识这种食物,甚至连中秋节也没听说过。这让从小就过惯了中秋、吃惯了月饼的易小川十分不解,见多识广的项羽大哥怎么连过中秋吃月饼都不知道呢?

  其实,易小川并不知道秦朝本来就没有月饼,而且连中秋节都没有。别说月饼了,秦朝可能都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饼。直到汉代,“饼”也只是面食的通称,不管什么形状的面食,都叫“饼”,与被称为“饵”的米饭对应。西汉史游的《急就篇》就将饼和饵列为食物之首,说明这是当时的两种主食。东汉时,饼的种类逐渐清晰,包括胡饼、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和索饼。其中,胡饼指的是一种比较大的圆形烧饼,被视作月饼的前身。之所以叫胡饼,或许是因为饼上撒了从胡人那里传来的胡麻,也就是芝麻。当年,由于汉灵帝喜欢吃这种烧饼,所以它一度非常流行,也逐渐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做法,一直延续到后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往胡饼里加馅料的吃法,经典配方包括干枣、胡桃瓤等,也有以羊肉为馅的,类似今天的羊肉馅饼。到了唐初,人们才开始有中秋节的概念。但是,唐代还尚未形成吃月饼的习俗。

  到了宋代,中秋节成为盛大的节日,但吃月饼仍然不是中秋习俗。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有一段对市井点心的描述:“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且如蒸作面行卖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卖米薄皮春茧、生馅馒头、饨子、笑靥儿、金银炙焦牡丹饼、杂色煎花馒头、枣箍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月饼、梅花饼、开炉饼、寿带龟仙桃、子母春茧……”可以看出,月饼在当时只是一种“四时皆有”的点心,与中秋节无关。而且宋代的中秋美食清单中,比较经典的是一道名为“玩月羹”的吃食,由桂圆、莲子、藕粉等精制而成。

  直至明代,月饼才隆重登场。出于对拜月供品的需要,人们会将时令瓜果、新收食粮摆在案头,于是,民间很自然地以圆饼为供品。而作为供品的月饼通常也由上好的原料制成,既追求外观,也追求味道。这样一来,月饼就逐渐和其他甜食分化,成为中秋佳节的专属食品,并一直流传下来。

  所以,在以宋代为背景的电视剧《天龙八部》中,马夫人康敏企图用两块月饼,在中秋之夜对丐帮执法长老白世镜进行色诱,真的是很扯淡的情节。倒是时空背景设定在明代嘉靖末年的电视剧《锦衣之下》,女主袁今夏在中秋当天带了月饼,去探望因遭人陷害而入狱的男主陆绎,虽然细究起来,她手中的广式月饼要到1889年才在广州的老字号“莲香楼”露面,但中秋吃月饼的情节还算是合理的,总算经得起挑剔的观众们一番严格审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