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桂冠
厦门生态文明指数居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首,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等称号
领跑全国
2015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国前列,城市声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
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图为鹭江两岸美景。 (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白鹭洲公园内,市民与鸽子嬉戏,畅享绿色福利。(本报记者 张江毅 摄)
▲我市不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华白海豚栖息繁衍提供良好环境。(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我市空气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清新“厦门蓝”常伴市民。图为碧海蓝天环抱中的鼓浪屿美景。(本报记者 黄嵘 航拍器摄)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玉婷
通讯员 余进 陈智勇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如今的厦门,碧海蓝天环抱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之美熠熠生辉。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当好生态省建设排头兵,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生态美,成为厦门的一张烫金名片。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提到厦门,“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早已成为这座美丽小岛的闪亮标签。近年来,我市始终牢记嘱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奋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交出一份份亮丽成绩单。
2015年以来,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国前列,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主要流域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提升,城市声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污染防治成效考核”全省排名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率2017年起四年位居全省第一、一年排名全省第二。
经济发展擦亮民生底色。
海风海浪依旧,这里却已旧貌换新颜。如今的厦门,已从昔日海防前线小岛,变成“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和“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对外交流密切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多年来,在保持经济发展“高素质”的同时,我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033.89亿元,增长8.1%,两年平均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466.38千瓦时(全国平均约726.85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6.68吨(全国平均约54吨),均为全国领先水平。创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机制在全国推广,东坪山片区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省对市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2015年起五年名列全省第一、两年全省第二。
生态文明结出累累硕果。
漫步厦门,总能遇见醉人美景——筼筜湖秀丽旖旎,白鹭翩跹;五缘湾海天一色,鱼翔浅底;东坪山万石涵翠,群山环抱……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多年来,厦门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指挥棒”,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走前头、做示范,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享有更真切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近年来,诸多“绿色桂冠”花落厦门:筼筜湖综合治理、五缘湾生态修复、多规合一、垃圾分类、海上环卫等改革成果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措施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厦门生态文明指数居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首,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大低碳城市、绿色交通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海沧区、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项项荣誉,是肯定更是激励,映射出厦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努力与成果。
【点击】
空气质量
全国领先
近年来,我市空气质量保持全国领先。2015年至2021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分别为第2、第4、第4、第7、第4、第4和第6。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2018年起优于世卫组织过渡期第二阶段标准。
近岸海域水质
持续提升
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提升,我市全面加强近岸海域海漂垃圾综合治理,海漂垃圾分布密度全省最低。有力有序推进入海排放口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入海排放口基本完成整治。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从2016年的56.7%提高到2021年的87.3%。2022年,我市在全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专项整改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白鹭在筼筜湖捕食。 (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打造碳中和
厦门样板
东坪山片区打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在实现近零碳排放的基础上,占地1383.18公顷的东坪山片区2021年以来持续减碳100余吨。
率先迈向
“智慧环保”
生态环境智慧化管理案例推广到全省、全国。2015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研究,构建厦门市生态环境信息服务共享空间。大气、“三线一单”等五个应用模块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分论坛上向全国展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