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外贸量级不断提升,进出口额增长超八成,规模排名全国第八位;利用外资水平持续提升,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厦设立超过1.7万家外商投资企业;自贸试验区从无到有,累计新增企业约4.7万家,企业数为挂牌前的6倍;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加快建设,与金砖国家贸易往来日趋密切和深化……一个个关键节点,一项项丰硕成果彰显出厦门开放发展的鲜明底色。
本报记者 吴晓菁
过去三个月来,在厦门港海天码头,通过国内首条“丝路海运”电商快线,一批批装有“中国制造”商品的电商货柜被逐一吊入船舱中,启程前往菲律宾马尼拉港。跨境电商企业和制造企业,正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走出去”。这是今年厦门对外开放故事里的一朵“浪花”,也是厦门打造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的生动注脚。
厦门是外向型经济高度发展的经济特区和港口城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外贸转动力、提质量、优结构,推动厦门外向型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回看并不短暂的十年,随着自贸试验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相继落地,厦门正在从更高层面探索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经济开放格局。
以对外开放为主基调,厦门自贸片区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备案管理”,一张合规合理、加减并举的清单,带来更多公平与开放,清单之外领域,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企业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如今,厦门自贸片区成为优质外资企业的聚集地。挂牌七年来,累计新增企业约4.7万家,其中包含超过2100家的外资企业。光是今年前7个月,片区就新增外资企业104家。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落户厦门,深度参与厦门产业链发展的深层原因,得益于厦门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朋友圈”越做越大。
十年来,厦门对外开放的目标始终坚定,方向更加清晰。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沿线各国提供合作共赢之路,也为厦门的开放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大门。中欧班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截至8月底,中欧(厦门)班列累计发运1173列,进出口货值累计超过287亿元人民币。
自2017年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以来,厦门和金砖国家的经贸交流日益热络。去年9月以来,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厦门创新基地的建设,更推动厦门驶向合作开放的新蓝海。短短一年时间,金砖创新基地聚焦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三大重点领域,发布了两批70项任务清单,组建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联盟,覆盖41个国家84万人次,建成8个新工业革命领域赋能平台,推出超百个金砖示范项目。
对外贸易结构更加优化、业态模式持续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今日的厦门,对外开放实现由大到强的变奏,绘就了开放发展的活力画卷。
【数说厦门】
开放发展这十年
利用外资金额猛增
●2012年至今,厦门市实际使用外资225亿美元,占特区建设以来的58%。与2012年相比,实际使用外资增长了74%,年平均增长6.3%
●2012年至今,厦门市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545家,占特区建设以来的54%
友城遍天下
国际友好城市21个
国际友好交流城市14个
外贸快速增长
●2012年到2021年,厦门市年进出口总额从744.9亿美元,提升至1373.5亿美元,累计增长84.4%、年平均增长7.03%
●出口额从454.0亿美元,提升至666.6亿美元,增长46.8%
●进口额从290.9亿美元,提升至706.9亿美元,增长143.0%
●进出口超5亿美元的企业由2012年的18家增长至2021年的52家,进出口超1亿美元企业由2012年的106家增长至2021年的184家
●在海关总署每年评选的全国外贸百强城市中,我市长期位列全国前七位,外贸综合竞争力优势明显
世界集装箱强港
●厦门港是全球第13位、全国第7位的世界集装箱强港
●目前全港建成生产性泊位182个,集装箱、邮轮、石油、煤炭等专用码头一应俱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1个,年货物通过能力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1200万标箱
●班轮航线160余条,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个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