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市直机关工作。当时的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写个通知都很为难,听说机关特意为像我这样的工作人员创办了“厦门市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我立刻报名,准备好好学习语文。修完初中至高中的语文课程,我用了五年多,1961年8月,我终于获得了学校颁发的高文字第2号“学科结业证书”(右图)。学习期间,我还因公务长时间出差,短期休学过。那是1956年3月23日至5月8日,我向学校请假,学校批准后,发给我由校长高南非、教导主任陈育人批准的“休学证”(左图)。
厦门市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是一所无围墙的学校,没有固定的校舍和教室,我们长期借用打索埕第六中学的教室上课,还曾经在虎园路的军人俱乐部上过课。上课时间一般都是清晨上班前,或是傍晚下班后。学员们求学心切,大家没有任何怨言,勤奋读书,从不无故缺课。不少学员住得远,每天踩自行车上课,风雨无阻,从未迟到。
记得当年我们学校的老师教书水平都很高,讲起课来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有声有色。虽然时隔半个多世纪,蔡民佑、李熙泰、许国祥等老师的名字我依然记得。他们不仅就课文内容说文解字,还详细诠释课文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及排比、反问、比喻、引用等修辞方式。上初中语文课程时,我曾运用老师传授的知识,写了一篇作文《霞溪路的变迁》,讲述一条卫生条件不太好的小巷,改建后成为一条宽敞明亮的马路,引来众多商家在此经营。
学习结束后,我们这些学员的文化程度、书写能力普遍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以致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后来,我开始向报纸和广播电台投稿,还曾应邀在报纸的通讯员会议上介绍“结合工作写报道、写好报道促工作”的经验体会。
初到机关工作时,无论写什么东西,我都觉得难,在业余文化学校学习后,我能较好地完成单位的文秘工作,起草并修改了很多单位的文件、计划、工作报告等。
自从当年领到高中语文“学科结业证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1年,厦门市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早已成为历史,我也是“奔九”的耄耋老人了。回想往事,当年在学校学习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我感恩这所不设围墙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