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信在输电线路杆塔上进行更换绝缘子作业。(受访者 供图)
本报记者 卫琳
从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成长为全国首批输电线路技术技能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陈国信用30余年的耕耘,诠释了爱岗敬业、勤奋努力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起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的标杆。他先后荣获省部级技术成果奖18项,拥有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是高压带电领域的“创新达人”。
攻克难关 推动技术创新
1992年从技校毕业后,陈国信进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工作,“高压高空”成为他的工作常态。炎炎烈日下,为了检修线路,他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在高压铁塔上一待几个小时,身边是几十万伏的高压电。面对这份异常辛苦的工作,陈国信总能苦中作乐,把注意力集中在攻克技术难关上,从促进技术提升中找到乐趣。
陈国信对待工作有一股韧劲。别人事情做完后就去休息了,而他把每天吃饭、睡觉、走路的时间都用来思考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当他还是一名“学徒工”时,每次爬上高压铁塔,他都要带上一部相机,把不认识的仪器部件拍下来,下塔后与图纸对比。通过这种方法,他把铁塔上的所有部件都认全了。为了研发带电作业工具,他自己画草图,找工厂打样。工人看不懂图纸,他便自己动手用胡萝卜做模型给工人看,使工具成功做了出来。
他潜心钻研攻克技术难关,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2000年,厦门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投产后,遇到传统带电作业方法与当时颁行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相矛盾的问题。当时,国内有些专家提出将500千伏线路安全距离由3.6米改为3.2米,但尚无实际操作经验可以借鉴。面对这块“硬骨头”,陈国信主动请缨,在翻阅大量文献资料、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和野外现场模拟后,终于攻克了500千伏线路ZB塔中相小塔窗带电作业技术难题。这项成果不仅荣获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更促成国内安全规程标准的修改。
潜心钻研 传承工匠精神
2021年,陈国信被评为第七届福建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面对荣誉,他不骄不躁,继续埋头于他的技术创新工作。
一个外观形似智能手表的设备,扫描一下输配电线路杆塔上的杆塔号牌、标识牌,即可快速进行智能识别,确认作业人员能否进入正确工作区域,给予下一步工作提示。这是陈国信今年新研发的“输电线路多功能智能登杆卡”。
为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规避登塔检修作业风险,去年,陈国信开始着手研发这一新设备。经过半年时间的反复测试、研究,“输电线路多功能智能登杆卡”成功问世,将AI运算技术融入其中,实现自主识别杆塔编号、标志颜色、语音播报提示、实时定位、求援等功能,并与后台管理系统连通,确保实时掌握现场人员情况,有效降低了登杆施工作业的事故率。这一设备已在我市投入应用,并着手向国内其他省市推广。
2012年,陈国信工作室成立,他积极当好传、帮、带的“领跑人”。这些年工作室成员中,已有1人成长为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13人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省市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对此,陈国信谦虚地说:“我的追求,就是在各式各样平台上发挥好引领作用,推动劳模身边再出劳模,工匠身边再出工匠,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传承接力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