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厦门模式
这支“国家队”了不起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成立全市介入取栓联盟,持续优化“患者不动医生动”救治策略,强化科研延长卒中患者救治时间窗
2022-10-3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关注  世界卒中日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陈星宇主任(右)团队实施介入手术。(本组图/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提供)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取栓团队。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石青青

  35岁的林先生在海沧上班时突然倒地,被就近送到医院抢救,检查发现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为脑卒中,需要尽快介入手术取栓治疗。主管医生立即联系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启动“患者不动医生动”的厦门卒中急救模式紧急施救。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成员赶赴海沧,成功帮助患者开通脑血管。术后林先生恢复良好,顺利返回工作岗位。

  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厦门市脑卒中质控中心,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牵头在全市成立介入取栓联盟。联盟的目的是建立适合厦门特点卒中急诊救治模式,让我市危重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该科还以临床为基础强化科研开展多模式影像指导取栓研究,这是脑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尖端技术,将救治时间窗延长至72小时,为诸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赢得生的希望。此技术获2018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评2021年首届厦门市“年度十大医疗创新技术”,并入选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届“十大惠民临床新技术”。

  发病危急  越早治疗恢复越好

  脑卒中,俗称“中风”,80%为缺血性卒中,20%为出血性卒中。对于缺血性卒中,需及时疏通堵塞的血管;对于出血性卒中,则以止血为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脑卒中预防,规范及时治疗脑卒中,减少残疾发生。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实施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要求到2022年,设立卒中中心的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及相关的专科医院常规开展静脉溶栓和取栓技术。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是厦门最早建立的神经病学专业学科,现为省临床重点专科,该科主任陈星宇表示,卒中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残,卒中救治有很强的时间依赖性,越早期治疗恢复得越好。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厦门市脑卒中质控中心组长单位,在市卫健委指导下,对全市医疗机构脑卒中治疗质量进行控制,推动全市脑卒中治疗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同时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为主、加强宣教、早期干预,减少脑卒中发病率,提高脑卒中救治效果。

  成立联盟  “患者不动医生动”

  血栓堵塞脑血管,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是溶栓治疗后开通脑血管的有效补充手段。然而,培养一个成熟的神经介入医生周期很长,一般要10年。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开展神经介入技术起步早,陈星宇主任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近年来不断带动我市其他医院开展该项手术,但是全市神经介入医生总体数量仍不足。

  为了推动本地区脑卒中救治水平共同提升,让更多脑卒中患者及时就近得到救治,去年底,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牵头成立了厦门市介入取栓联盟,打造1小时互助圈,创新性地提出“患者不动医生动”的救治策略。联盟专家组由各大医院神经介入医生组成,高效配置医师资源,其中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数量最多,几乎每个月都要奔赴岛内外医院开展手术,为众多患者解燃眉之急。

  流程智能  实现“书同文车同轨”

  静脉溶栓是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重要方法。按照国际标准要求,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输注溶栓药物,要在60分钟内完成。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这个时间已缩短至45分钟内。这一变化得益于流程改进。

  以前,患者从入院到给药的时间均由人工统计,流程改进后,医院结合数字化医院和5G技术,建立先进的脑卒中数字化救治平台,在全市率先开展以卒中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急诊识别脑卒中可疑人员后,立即进入中风绿色通道,患者戴上专用腕表,开启60分钟倒计时。计时腕表会自动采集患者进入导管室、进入病房等关键节点的时间。实现缩短时间窗、信息自动化、采集无纸化、质控同质化、数据结构化的目标。这既能督促医务人员提高救治效率,也便于后续收集整理数据,为更好地优化救治流程提供依据。该院在全市率先打通院前急救、院内绿色通道、院外随访的一体化信息建设,把相互割裂、分散的信息、数据统一起来,实现“书同文、车同轨“。

  陈星宇透露,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正在几个社区试点,推广相关智能设备,希望能将脑卒中患者管理延伸至社区,建立救-医-康-防,医院+社区+个人的一体化闭环就医模式。“目前我们正在做软件升级,争取将医院建档的数据库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网,并向全市推广。”陈星宇表示,“这样一来,医院之间,专科医生和社区医生之间、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高效,有助于对我市脑卒中患者进行更精细化的整体治疗,为政府的医疗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减少发病率、延长健康寿命。”

  【同步】

  脑血管出血

  微创封堵“拆弹”

  脑卒中分为梗阻性和出血性两种,脑梗塞需要“疏通”,脑出血则需要“修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在省内率先开展针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介入治疗,目前每年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和造影近千台,为厦门之最。

  脑动脉瘤是一种典型的高危出血性脑血管病。中山医院神经外科陈锷主任介入团队擅长从“地表”的“水管”(患者大腿或手臂上的血管)开个小口插入特定导管,把导管推送到脑血管破裂处,再通过导管注入填充物,把破口封堵上,以此成功“拆弹”。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脑卒中救治

  成绩单

  ●2003年,率先在厦门市开展脑卒中介入治疗,并建立厦门首个中风绿色通道。

  ●2005年,率先在厦门市开展脑卒中动脉溶栓治疗。

  ●2013年,率先在厦门市开展多学科联合取栓治疗。

  ●2017年,医院联合市急救中心启动“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救治疗工程网络。

  ●2018年,获得由中国卒中学会和中国卒中中心联盟联合授予的综合卒中中心称号、中国卒中学会中风120特别行动组单位;获批厦门市神经血管介入医学优势亚专科。

  ●2019年,被国家卫健委授予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成为厦门市脑卒中质控中心组长单位。

  ●2020年,被授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成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成员。

  ●2021年,获批厦门市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厦门唯一。

  ●2021年,高分入围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首批神经介入建设中心,全省唯一。

  ●2021年,在厦门首家上线卒中+胸痛急救智能系统,按照国际标准从进入医院开始计时,精准快速施救。

  ●2021年,在厦门牵头组建介入取栓联盟,打造1小时互助圈。

  ●2022年,神经内科获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此外,作为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基地”,率先在厦门开设中风防治筛查、脑血管介入等专病门诊,开设了全市唯一的神经内科急诊,是全市唯一脑死亡判定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