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火炬高新区
“炬”力同心 民企追高逐新舞龙头
2022-11-01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强力巨彩全力以赴赶订单。图为强力巨彩LED产业园的SMT生产车间。(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

  农芯数科研发人员编写代码。

  9月28日,海辰储能厦门总部基地联合封顶。(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弘信电子RTR激光钻孔工序管理人员现场巡检。

  宇电生产人员进行AOI光学检测。

  央视的《大国重器》第三季播出后不断刷屏,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的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低调亮相,迎来高光时刻。作为中国智能调节器和温控器的龙头企业,宇电年产智能仪表120万台,可谓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这不是孤例。在火炬高新区,民营企业“隐形大咖”队伍不断壮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火炬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红利”让民营企业“获利”。

  新突破

  宇电:智能温控领域的隐形冠军

  30年如一日投入研发打出“王炸”

  已是晚上八点,位于火炬北路的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灯火通明,生产车间全速运转。“每天订单爆满,公司上下全负荷工作,加班加点狠抓生产和质量,尽管业务增长较快,但都在稳步扎实推进,按照订单有序出货。”宇电总经理蒋艳芳说:“公司今年推出的全新AI-8高性能多功能温控器,在光伏半导体核心设备上实现重大突破,斩获了海量订单,仅10月份业绩同比增长超过100%。”

  精密仪器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命脉。其中,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的灵魂。 成立于1991年的宇电,长达30年的时间聚焦于温度控制,从一家十几平方米的研究所,发展壮大成国内智能温控领域的引领企业。

  创始人周宇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范,他曾自豪地说:“温控仪表行业的技术,基本是由宇电领先创造的。”宇电自主研发的AI人工智能调节技术和自整定方法,实现零超调和零欠调,这一技术让宇电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也正是30年如一日的研发投入,让宇电紧抓“双碳”战略,打出了“王炸” ——领跑半导体核心设备温控应用领域。

  “技术创新一直是宇电的核心竞争力。”蒋艳芳告诉记者,在火炬高新区的帮助下,企业享受到了足额的税收红利,让企业有更充裕的资金投入到研发生产中。如今,投资2亿、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宇电产业园主体已经顺利完工,明年即将投产,规划仪表年产量超800万台,新工厂将依据工业4.0标准及工业互联网要求打造智能工厂。

  新赛道

  弘信电子:柔性电子的领军企业

  谋求新能源“第二增长曲线”

  “不进则退。”这是李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厦门民营企业界,李强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是弘信创业工场董事长、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兼董事长。

  在他的掌舵下,2003年成立的弘信电子,从一家注册资本只有150万元的典型作坊式小企业,蜕变为中国柔性电子的领军企业。

  柔性电子,被誉为现代电子产品之母。李强在研发投入上几乎不计代价。公司成立以来,累计研发费用达数十亿元。公司还着力开发国内首创的卷对卷技术。“火炬高新区主动签订协议,提前拨付5000万元的研发经费。正是这份支持,让我们更加坚定突破核心技术的决心,成为国内第一个研制出全套卷对卷技术的企业,这也直接促成企业的上市。”李强介绍。

  消费电子是柔性电子的第一大应用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弘信电子在智能手机LCM 软板市占率接近 50%,但李强并不满足。在滚滚向前的科技浪潮里,他看到了新的机会,弘信电子也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这一次,要从消费电子扩展到新能源与元宇宙。“火炬高新区牵头从企业融资、设备补贴、厂房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李强说。

  2021年9月主力工厂翔海厂实现新能源车用软板量产,2022年8月位于同翔高新城的弘信电子新能源电子全国总部基地开工……李强说:“未来新能源业务将成为企业成长的第二曲线。”

  新蓝图

  强力巨彩:LED显示屏的龙头企业

  要凭一块屏闯入“百亿俱乐部”

  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门,有着超高的回头率,大门是一块透明屏。走进公司一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整墙的世界地图,上面标注着公司的愿景:创世界级伟大公司。

  2004年在泉州成立,2008年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2011年确定渠道为王战略,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LED显示产品制造商……18年,强力巨彩只做一件事——专注于LED显示屏的普及。“万亿级显示大时代正在来临,行业的发展态势足以支撑我们往世界级目标迈进。”强力巨彩品牌市场中心总监廖小斌表示。

  点间距是LED显示屏的重要指标,点间距越小,效果越好。一块点间距0.8毫米的显示屏,仅一平方米就有156万多颗LED小灯。强力巨彩已能将点间距做到0.6-0.8毫米。

  倚重科技创新,强力巨彩荣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国内LED显示应用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并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收入囊中。廖小斌介绍,现在企业年产值达到60多亿元,一个月可生产15.36万平方米产品,面积相当于21个足球场。他表示,火炬高新区产业集聚,配套政策成熟,营商环境好,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强、支持力度大。当前,面积100亩的新厂房制造车间已建成投用,目标直指年产值100亿元。

  新势力

  海辰储能:储能赛道“黑马”

  不到三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9月28日,海辰储能厦门总部基地联合封顶仪式顺利举办。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颇有感慨地说,短短的2年时间,海辰储能以备受行业关注的发展速度,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创造了产业项目落地的多项纪录。

  自2019年成立以来,海辰储能仅用不到3年时间,就实现了“从0到1”的规模化量产及交付,成为国内储能赛道备受关注的行业“黑马”。

  今年8月,海辰储能发布首款300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和大圆柱户用储能电池等创新产品,这一举动让业界震惊。项目正处建设初期,研发条件苛刻,他们怎么做到的?材料研发人员因地制宜,把油纸铺在桌上,搅拌器搭起来,举起烧杯,就直接开始做试验;为了电池制样计划,工程师把几十公斤的正极片卷芯抱在怀里,从南京坐高铁一路贴身护送至厦门,以避免物流运输撞坏风险。“前期创业条件有限,但我们团队不畏艰苦的奋斗精气神就摆在那儿,大家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海辰储能副总经理庞文杰表示。

  庞文杰表示,海辰储能将紧抓行业窗口期,以“海辰新速度”高质量地推进“百G海辰”发展规划,打造全球储能电池第一品牌,为助推储能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目前,按照产能释放规划,海辰储能在2025年预计全面达成年产能135GWh目标。”

  让他高兴的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火炬高新区一路护航。“企业落地之后,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主动靠前服务、快速解决问题,更加坚定了海辰储能开拓发展的信心。”

  新路径

  农芯数科:“智慧养猪”试水者

  “一招鲜”带活“一盘棋”

  猪住上楼房,“猪小智”成为管家,智能饲喂系统按需自动下料,猪悠闲地进食,集成各类摄像头、传感器的智能巡检机器在猪舍内巡检,监测环境数据和猪群生长信息……养猪人手握技术,不用再操心猪的吃喝拉撒。

  这款技术便是智能猪场过程管理专家——“猪小智”SAAS,由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于厦门的人工智能总部——农芯数科创新研发打造,目前,已为全国5万+猪场提供数智猪场解决方案、IOT物联网设备连接总数10万+台、服务于6000万+头生猪。

  农信互联是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是中国农业互联网领域唯一上榜企业。2019年,农信互联进行人工智能总部选址,在上海、深圳、西安、厦门之间,公司选择了风姿绰约、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厦门。落地厦门火炬高新区后,农芯数科发展迈入快车道,2021年5月正式入驻金砖未来创新园,“火炬高新区在办公区及装修支持、高科技人才引进、税收减免、政策传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农芯数科品牌总监张慧琳表示。

  目前,农信互联已经构建了横纵两条一体化产业生态服务能力的格局,面向生猪产业,重点打造了猪联网、猪小智、猪交易、猪服务等核心产品,为生猪产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数智化服务。

  “我们希望以数智化创新加速行业变革。” 张慧琳表示,公司目前已完成从智慧农业到数智农业的升级,下一步要通过强化大数据的应用实现“精准农业”,提升精准农业服务水平。

  【政策 点击】

  真金白银惠企助企

  《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时间:今年上半年出台

  ●亮点:将多项惠企助企政策进行再优化升级,相关年度预算达5亿元,较往年提高25%以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所占篇幅最大部分。其中,为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高新区将研发费用扶持比例由5%提高至7%,最高补贴额度增至200万元;对“高新区专精特新在库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火炬瞪羚企业”给予10%的研发补贴,最高补贴额度增至300万元。

  《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

  ●时间:9月底出台

  ●亮点:是火炬高新区首个针对园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面的奖励政策,旨在促进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火炬高新区经济发展主引擎,新政扶持力度空前:应用示范最高奖励300万元、入选国家级榜单奖励50万元、新型研发机构奖励50万元……

  【亮眼 成绩】

  一直以来,火炬高新区将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2家(占全市44%),有效期内的各级专精特新企业494家(占全市42.2%),累计拥有各级专精特新企业640家(占全市43.2%)。

  本版文/本报记者 刘艳 通讯员 管轩 刘清

  本版图/火炬高新区 提供(除署名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