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父亲生前用过的茶具(如图),至今已有38年历史了。
1984年,单位给我分配了一套新房,我十分欣喜,赶快请父母到厦门小住。我离家太久,很少泡工夫茶,父亲知道后特意从老家带来一套新茶具:一只盖杯和四只如半个乒乓球大小的茶杯,茶具洁白耀眼,小巧玲珑。
父亲嗜茶,他“宁可三日无荤,也不可一日无茶”。泡茶时,他先用开水烫洗茶具,然后在盖杯里放入适量茶叶,冲洗一遍,再冲入开水,熟练地按潮汕工夫茶的冲泡手法泡茶喝。每天上午10点、下午3点,他都要泡茶,自泡自饮,品茶看报两不误,他自己笑称是“食茶配报纸”。看完报纸,他会把新闻讲给母亲听,也会把报纸上的好文章剪下来,累积到一定数量寄给我。父亲退休后,每天泡茶的次数更多了,饭后他泡好了茶,便招呼家人一起喝茶,他说,饭后喝茶能助消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茶叶需凭票供应,家里常常缺茶。于是,我就用其他的购物券与人家对换茶叶券,然后购买“海堤牌”茶叶给他寄去。我回去探亲时,他从不在意我带去的食品和用品,只有茶叶才能让他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在父亲看来,人的生活是不需要太多东西的,懂得欣赏眼前的生活便好。每次我们回家探亲,父亲都会给我们泡茶,我们围坐在茶几边,闻着那一缕缕茶香,其乐融融。大家边喝茶边谈天说地,父亲把一件普通的事说得趣味盎然,这时候我才发现父亲的另一面,他不再是辛劳疲惫的父亲、不再是严厉说教的父亲,而是满足快乐的父亲、是慈爱风趣的父亲。
那年父亲到厦门小住心情很愉快,他每天到鹭江道一带散步,也时常带回厦门馅饼等点心当茶配。要是我们在家,他一定热情地招呼我们:“来食茶,来食茶。”后来他回老家去了,把茶具留下来给我用。父亲回老家之后,我曾梦见他,梦境竟然十分生动——父亲还和我一起喝茶。
父亲到了耄耋之年仍耳聪目明,依旧每天戴着老花镜看报、泡茶,只是把浓香的乌龙茶改为清香的乌龙茶。他面容清瘦淡然,静静地守候着内心那份知足常乐的安宁。2009年父亲走了,享年98岁。
想起一句歌词:“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回味无据,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这些老物件。父亲留下的茶具虽然旧了,但父亲留下的痕迹似乎还在茶具上,它承载着许多记忆,这不是岁月流逝所能剥蚀的,一旦目光触及,当年的情景便在眼前鲜活起来,让我感受到时光深处父亲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我们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