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自贸优势 释放改革红利
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循法而治,形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经验成果
2022-11-07 00:00来源:厦门日报

  9月7日,在市海丝法务办、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市贸促会的共同努力下,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简称ICDPASO)(厦门)代表处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正式揭牌。这是ICDPASO设立的全球首个代表处,将在厦门开展包含合规、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培训、磋商、调解、仲裁等争端预防与解决的全链条国际商事法律业务,构建从争端预防到争端解决的多元化、一站式、全链条的法律服务体系。

  国家级仲裁机构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拟以“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海上丝路仲裁中心”形式入驻,该分支机构已获省政府批复。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海峡两岸仲裁中心、香港海事仲裁协会、一邦国际网上仲调中心等一批涉外仲裁机构也拟与厦门自贸片区开展合作,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海上世界的相关重大项目陆续启用,营商环境、交通配套日益优化,为一流国际法务集聚区建设提供了优质平台。(海上世界 供图)

  

  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

  一年前,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以下简称“自贸先行区”)正式揭牌。短短一年来,一项项掷地有声的改革举措,一件件惠企为民的安排部署,一个个体现着自贸特色的经验成果,让人清晰地听到厦门自贸片区法治建设前进的铿锵足音,诠释着厦门自贸片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初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厦门自贸片区第三季度经济“成绩单”亮眼:厦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同比增长33.8%,对金砖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85.5%……在这片既是自贸片区也是法务区的热土上,叠加效应产生的化学反应正变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今天,让我们通过三个不同的视角解读自贸先行区循法而治的生动实践。

  本版文/本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周莹 朱芸

  图/本报记者黄晓珍(除署名外)

  一个运营平台:构建法治建设生态圈

  从东渡路拐入东渡港双狮北路,“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一排大字非常醒目。一年来,法务、泛法务资源在这里聚集、落地,洋溢着浓郁的法治气息。

  海上世界2号楼3楼,是自贸先行区的国际法务运营平台,该平台在今年投洽会期间启用。

  国际法务运营平台是在市海丝法务办、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指导推动下,以招商蛇口、象屿集团为运营主体。平台依托厦门自贸片区国际港航、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海商海事等优势,招引集聚高端法务、泛法务资源,将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涉外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致力建设一流国际法务集聚区和自贸国际商务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目前,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主动承接引入国际组织、头部企业入驻国际法务运营平台,初步形成金融、服贸、法务、文化等产业集聚,100余家优质企业、机构协同构建良性法务、商务生态圈,更好地促进产业生态内循环。

  为何海上世界能吸引到高能级的法务、泛法务服务集群?在招商蛇口福建公司总经理范鹏看来,这得归功于国际法务运营平台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打造出一个集国际仲裁调解、国际法应用研究、法务培训等法务服务为一体的自贸国际商务区。此外,随着海上世界的交通配套日益优化、海上世界一期购物中心盛大开业、“招商伊敦号”正式启航等重大项目的顺利落地,为法务从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配套和商务配套。

  “未来,我们将通过法务、服贸、金融、文化等产业全面升级,为法务产业打下坚实基础,助力法务企业打开国际化新赛道,以高水平法律服务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企业更好地享受到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的红利。”范鹏对国际法务运营平台的发展充满信心。

  新举措

  公共法务服务区

  公共法务服务区设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服务大厅,这里可开展对台、对外经贸、知识产权等板块的法务服务,方便群众、企业“一站式”办理业务。其中,中国贸促会自贸协定(厦门)服务中心和中国贸促会厦门调解中心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优惠原产地证书签发和法律咨询服务,今年1月到9月共签发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10758份,同比增长34.9%,涉及金额6.33亿美元,同比增长40%,助力企业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一批知名律所:助力企业“走出去”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金融纠纷疑难问题与风险防范”……3日下午,2022“海丝”前沿法律主题研讨会在海上世界2号楼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律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金融与知识产权展开对话。

  这是北京隆安(厦门)律师事务所入驻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后举办的第一场活动。“我们希望用一场实实在在的活动,为自贸先行区送上一周年‘庆生礼’。”北京隆安(厦门)律师事务所执委会主任戴明忠笑着说道。

  “当时我一眼就相中了这里。当然,除了硬件,更吸引我的是这里浓厚的法治氛围。”在海上世界1号楼面朝大海的办公室里,戴明忠说,“法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我们很乐意参与自贸先行区的建设,发挥律所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成立已有30年的隆安律师事务所是中国最早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在全国30余个城市设有办公机构。今年7月,北京隆安(厦门)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并入驻海上世界。戴明忠表示,隆安与多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广泛的跨国合作关系,可以为厦门企业“走出去”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除了北京隆安(厦门)律师事务所,一年来,国内外一大批律师事务所在自贸先行区“安家”。北京安杰(厦门)律师事务所、北京中闻(厦门)律师事务所及菲律宾甘南律师事务所、印尼雷米律师事务所等争相进驻,它们的落户为厦门自贸片区营商环境提供了稳固的法律保障和支持。

  法治实践

  优良环境

  目前,国际法务运营平台100余家优质企业、机构协同构建良性法务、商务生态圈,更好地促进产业生态内循环。

  优质服务

  一大批律师事务所在自贸先行区“安家”,为厦门自贸片区营商环境提升提供了稳固的法律保障和支持。

  优秀人才

  自贸先行区人才吸附效应初显。已经集聚了一批入选国家级荣誉榜单、具有丰富涉外工作经验的知名律师。

  一个联营办公室:汇聚人才为法治赋能

  “作为律师,我们愿意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台企台胞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相关问题,更好融入大陆生活、就业。”刚刚出差返厦,福建信实律师事务所(原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涉港澳台法律事务部主任徐清香律师又忙不迭地参与一起涉台纠纷案件的调解。

  提及福建信实律师事务所,很多人可能印象深刻。就在2019年3月,福建信实律师事务所与台湾广和法律事务所福建省联营办公室在厦门自贸片区正式挂牌。而早在这之前,信实已有10余位台籍律师,是中国大陆拥有台籍律师最多的律师事务所。

  “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落地一年来,我们律所发挥涉外、涉台、金融、破产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优势,积极主动为台企台胞提供法律服务。”徐清香说,目前律所正在探索在自贸先行区设立“服务中心”或“服务站”,为台胞台企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徐清香表示,“自贸先行区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建立大陆相关执业人员与台籍律师的联系,加深两岸理论研究及实务探讨,吸引更多台籍律师,更好地为两岸同胞提供法律服务。”

  短短一年来,自贸先行区人才吸附效应初显。如今,已经集聚了一批入选国家级荣誉榜单、具有丰富涉外工作经验的知名律师,比如厦门市引进高层次“双百计划”人才、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与行政案件咨询专家安寿志律师。

  自贸先行区不遗余力,加强各项要素支持,积极为相关产业引进各类人才。今年夏天,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举办法务(泛法务)人才线上专场招聘会,为期一个月的招聘会共释放600余个相关岗位,其中北京隆安(厦门)律师事务所就招贤67人。

  【亮点】

  重点平台基层服务站

  立足厦门自贸片区15个重点产业平台建设,自贸先行区先后设立跨境电商知识产权基层服务站和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基层服务站,免费为产业区企业提供专业法务服务,探索“政府+平台+企业”的社会治理模式。截至目前,跨境电商知识产权基层服务站服务园区企业230多家,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法律咨询等服务171次,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会8场。

  知识产权要素

  供给侧保障集聚区

  自贸先行区创新知识产权公务服务模式,联合自愿参与法务区建设的33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布《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知识产权全要素服务链企业名录》,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一站式”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

  此外,自贸先行区会同市市场监管局等,积极谋划中国(厦门)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地自贸法务大楼,并以厦门知识产权投资公司作为运营主体,在厦门自贸片区信诺国际广场打造“知识产权CBD”。目前,“知识产权CBD”已引进国知局专利检索中心厦门代办处、厦门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等国家省市级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相关知产投资公司、合纵基金、云尚公证等企业落户。

  顶层设计

  自贸先行区率先全省出台首份针对法务产业的扶持政策——《支持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建设的若干措施》,出台全国首个母基金专项扶持政策——《厦门自贸片区促进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发展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扶持措施。

  硬件投入

  一年来,自贸先行区投入资金6300余万元开展片区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形成公共法务服务区、法务企业集聚区、行政法务机构办公区等法务要素集聚区,不断提升片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系统完善的法务环境保障和精准具体的法务服务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