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余家
截至10月底,我市新引入法务机构(项目)91个,全市集聚传统法务、泛法务和法务科技企业等800余家,加快法律服务业和周边产业链发展,着力构建完善法律服务产业生态圈。
5000万元
厦门出台《支持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的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申报指南等,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传统法务、泛法务、法务科技“三个产业”发展。
海丝中央法务区经过一年的“洗礼”,破茧成蝶。
海丝中央法务区首期高端讲堂现场。(资料图)
金秋时节,又是一年收获季。2022年11月5日,海丝中央法务区一周岁。
探访今天的海丝中央法务区,时时可以触摸到法务区发展的强劲脉搏,处处彰显着激情澎湃、干事创业的好风景。
在海西金谷广场核心承载区,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厦门涉外海事法庭启用,敲响“第一槌”;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入驻,成功办理“第一单”业务;海丝中央法务区法务科技展馆集中展示具有海丝元素、福建特色、科技前沿的法务科技成果……
在自贸先行区,国际法务运营平台招商火热: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在厦门设立全球第一个代表处;北京隆安、北京安杰、北京中闻,菲律宾甘南、印尼雷米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竞相入驻。优质法务资源的聚集,带动了近百家泛法务产业及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服务机构入驻。
在思明示范区,海西金谷广场园区景观和台北路两侧环境整治提升,带来了优质的办公环境。出台政策、高效利用空间资源,观音山商务运营区实现由单一的商务区向“商务区+法务区”叠加的转变。
回首来时路,在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和厦门各建设者、参与者、亲历者的共同努力下,海丝中央法务区经过一年的“洗礼”,破茧成蝶,以高站位的谋划、高标准的建设、高品质的服务,探索出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的“厦门实践”,跑出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厦门速度”。
本版文/本报记者 江海苹
本版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建设者
“国际视野,推进高能级法务资源集聚发展 ”
开大厦之门,纳四海波涛。推进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措施。这一年,海丝中央法务区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离不开无数建设者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这一年,《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厦门经济特区公共法律服务条例》《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文件的出台,为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总体发展规划》的编制,引领推进法务区建设。《支持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的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申报指南等出台,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传统法务、泛法务、法务科技“三个产业”发展。
与时间赛跑,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短短一年里,策划生成并推动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厦门涉外海事法庭挂牌;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福建律师学院、海丝中央法务区科技展馆等优质司法资源项目获批,并完成建设投用。
立足国际视野,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形成强大合力,集聚优质法务资源招引项目。
这一年,厦门按照“立足福建、辐射两岸、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目标定位,着眼助力21世纪海丝核心区发展,强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金砖国家的法治交流互动,积极探索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近百项阶段性成果在法务区落地转化。
这一年,围绕“涉外涉台”“海事商事”特色,举办两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第二届中国-新加坡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论坛、首届厦门金融司法协同论坛等,推动海丝中央法务区成为法治厦门建设新品牌。
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这一年,厦门坚持“以商带法、以法促商、商法融合”,抢抓市场机遇,把法律服务作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配套产业,以高端法务产业吸引优质企业总部,努力把法务产业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极,以更优法治生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海丝中央法务区品牌效应外溢,高能级法务资源不断集聚:国际商事海事诉讼、仲裁、调解“三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目前,梳理出50多万平方米楼宇空间成为“引凤良巢”,国内外近百家高端法务机构抢滩登“鹭”,800余家传统法务、泛法务和法务科技企业集聚,涉外涉台、海事商事、数字科技等高能级法务产业初具规模,法律服务业和周边产业链加速发展。
探路者,最先遇到风景;攀登者,最早饱览日出。厦门,这座现代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之城”正在崛起。
参与者
“脚踏实地,法务区承载起我们的梦想”
“我有幸参与其中,海丝中央法务区承载了我的梦想!”在职场“萌新”台籍律师鲁亦欣眼里,这里是跨越海峡的新舞台,追逐梦想、施展才华的“梦工厂”。
2022年9月8日,北京德恒(厦门)律师事务所律师鲁亦欣取得了台湾居民律师执业资格,同时也成为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以来首位申请获得专项人才奖励的台籍律师。
这一年,像鲁亦欣这样怀揣梦想,加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的参与者还很多,他们见证了过去一年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带来的点滴变化。
“海丝扬帆,我们踏浪而来。”在抢滩登“鹭”的中闻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周唯看来,这里是发展的新机遇,为国内法务机构提供走向国际的“出海口”。
“我相信,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在追寻国际法律的路上,期待与大家同行。”北京安杰(厦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安寿志如是说。
拥抱数字经济“新蓝海”,孕育“法务+科技”新业态……这一年,一群年轻的法务科技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
由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分中心牵头,联动美亚柏科、罗普特、纵横集团、法信公证云、历思科技、世纪云闼等70余家法务科技上下游企业,成立海丝中央法务区法务科技生态共同体,探索“企业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推进构建法务科技全产业“生态链”,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引擎”。预计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
据介绍,这一年,海丝中央法务区法务科技生态共同体还共建了法务科技展馆,设立首只法务科技产业基金,用资本助力法务科技产业发展,打造产业孵化中心,评选推广“十大法务科技应用产品”,培育壮大法务科技产业集群,为厦门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找寻了六年,我瞄准了海丝中央法务区推出的法务科技产业基金。在未来产业布局上,法务科技产业新赛道潜力巨大、大有可为。”与海丝中央法务区结缘,某投资集团创新科技产业合伙人张跃光告诉记者,他相信,这里将会成为高品质、高能级的一流法治高地。
受益者
“法律资源触手可及,在这里获得感满满”
海丝中央法务区的建设,营造了更高水平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市海丝法务办和市司法局的推动下,厦门市金谷域外法查明中心和市丝路企业数字化合规服务中心等民办非企业单位获批,可提供18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基础域外法查明以及优质高效法律咨询服务。
“金砖国家和RCEP国家是我们的主要出口国,以后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就可以享受域外法查明服务,实在是太方便了。”近日,咨询了“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南非需要注意哪些风险”等相关事宜后,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法务总监林榕雄感触颇深。
这一年,海丝中央法务区以法治为引领,努力从“用户”市场主体的角度促进营商环境建设。出台海丝中央法务区面向金砖国家法律服务机制十项措施,与市金砖办共建“金砖法务特色专区”。打造由国际法务运营平台、福建省域外法查明中心、东盟国家法律查明服务海丝中央法务区中心、金砖国家法律服务中心、海丝法务国际税收服务中心、厦门市丝路企业数字化合规服务中心等组成的“一平台、五中心”国际法律服务矩阵,推动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海丝中央法务区升级推出了海丝中央法务区云平台2.0版,依托云应用、云法务、云课堂、云展厅、云资源等“五朵云”,打造“云上法务区”,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在线法律咨询、在线调解、在线公证、在线诉讼等线上法律服务。
在海丝法务区厦门片区,不仅通过高能级的涉外法律服务,护航国内企业“走出去”,还积极把境外企业“请进来”并留“厦”来。不久前,来自金砖国家一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负责人,在福建旭丰律师事务所连铮律师团队的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在厦门的考察任务。
据介绍,不久前,海丝中央法务区遴选了首批8家“海丝中央法务区面向金砖国家法律服务机构”;发布《企业外贸合规服务手册》《企业经营合规管理指引》;利用RCEP公共服务平台、厦门境外投资服务平台等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帮助企业防范化解外贸合规风险。
鲲鹏展翅迎风飞,扶摇直上冲云霄。新征程上,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将走好新时代的“法治建设”赶考路,朝着“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两岸融合发展法治实践地、法务科技创新聚集地、知识产权保护应用示范地、数字经济治理先行地”的目标,扬帆启航。
【声音】
有效动员境内外社会资源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会长、深圳国际仲裁院理事长沈四宝:
海丝中央法务区之所以引起境内外注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福建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有效地动员境内外巨大的社会资源,尤其是动员、组织了国内外法学界、法律界、法务界、商界的专业人士共聚厦门,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提升城市营商环境
●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黄进:
在国内几个法务区中,海丝中央法务区可以说是发展得最好的,成效明显。海丝中央法务区汇集了民法、司法等法治元素,与投资、贸易、金融等元素协同发展,实际上推进了城市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