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载人航天
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的发展,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单船飞行到中国空间站建成,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
从2021年4月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至今,先后有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着陆;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现在,中国空间站已经有两个科学实验舱“问天舱”和“梦天舱”在太空执行航天任务。
探月探火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之后,“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2020年“嫦娥五号”携带两公斤月壤回来。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驶下着陆平台,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
深海深地探测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中国载人深潜10909米新纪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已拥有“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还有许多无人潜水器,建立了全海深潜水器谱系。
2014年4月13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钻机“地壳一号”在松辽盆地实施开钻作业。2018年6月2日以完钻井深7018米的成绩创下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的新纪录,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超级计算机
2010年11月中国“天河一号”首次登上世界超级计算机榜首,但此后被日本超算赶超。2013年6月,“天河二号”又从美国超算“泰坦”手中夺得榜首位置,并在此后3年“六连冠”,直至2016年6月被中国“神威·太湖之光”取代。今年6月,才被美国超算超越。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和“申威26010”处理器等标志性成果的出现,奠定了安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平台技术基础。
卫星导航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这一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量子信息
“墨子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发射。2020年6月15日,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
2020年12月,我国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2021年5月,我国首个可操纵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体系“祖冲之号”问世。
核电技术
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22年3月25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二台机组——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2021年12月20日,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完成发电机初始负荷运行试验评价,成功并网发电。
新能源技术
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居全球首位。我国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超过70%的组件,风电机组产量占据全球2/3以上市场份额。
大飞机制造
2017年5月5日,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亮相,经过1小时20分钟的飞行,首飞圆满成功。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座至168座,航程4075公里至5555公里,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设计生产,安全性有充分保障。
生物医药
2020年初,中国科学家仅用1周时间甄别出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病原体。在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依托我国疫苗研发团队的技术储备,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5条不同的疫苗研发路线并行开展。
在临床治疗一线, 2021年3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药“三方”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获批上市;2021年12月,我国首款抗、治新冠病毒药物——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获批上市。
(厦门市老科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