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要好的湖南老乡从老家返回,打电话邀我去他家吃饭,还神秘兮兮地说:“从老家带回了好料,你30多年没吃过了,猜猜是啥?”我当兵离开家乡后就没吃过的美味,还真不好猜。我决定赶紧上他家瞧瞧。
我急匆匆赶到他家,只见厨房里摆着一个水桶,一群小黄鳝在水桶里游来游去,我瞬间明白他要做的美食就是“盘龙黄鳝”。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我们闲聊时,我跟他说过:“‘盘龙黄鳝’太香、太好吃了,当兵离开家乡后我就再没吃过,可馋这一口了。”没想到,老友那么有心,还真从老家弄来了黄鳝,顿时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
“盘龙黄鳝”过去在老家就是一道家常菜,所用食材黄鳝并不稀罕,稻田、水沟到处都有。我小时候,家家户户割完稻子后就抓黄鳝,翻一天地或晚上抓几个小时,就能抓到好几斤。在我们家乡抓黄鳝,还有一种特别的方法,利用黄鳝天寒时要找温度高的地方取暖的习性,把猪牛粪堆在稻田里发酵升温,黄鳝就会藏到粪堆里,翻开一小堆就能抓上好几条,运气好时能抓到十多条。
因为抓获的泥鳅、黄鳝都比较小,农家最常见的做法是,泥鳅、黄鳝混在一起先煎后炒,色香味俱佳,下酒下饭皆宜。做法是:先用清水养一段时间,待泥鳅、黄鳝把体内的污物排泄干净,用盐水清洗表面黏液,然后倒入滚烫的油锅里,迅速盖上锅盖焖一会,过一会儿打开锅盖,改小火慢煎至酥脆,加少许白酒去腥,再加入干辣椒、蒜苗、生姜、酱油、盐巴等调料翻炒几下,即可出锅。因小黄鳝在高温下会一圈一圈盘成饼状,形似盘着的小蛇,蛇有“小龙”之称,湘菜就将其取名“盘龙黄鳝”。
老友把刚出锅的“盘龙黄鳝”端上桌,满屋都是诱人的香气,我迫不及待地夹起放进嘴里细嚼,酥脆香辣,真是回味无穷。几个朋友推杯换盏,吃得不亦乐乎。一个朋友的夫人没见过这道菜,忙问:“这是啥,你们吃得这么香?”我故意吓唬她是“炒小蛇”,吓得她赶紧把筷子缩了回去,大家见状,哈哈大笑。
久违的家乡味,吃得我心花怒放。回家路上,我感念老乡盛情,乘着酒兴吟打油诗一首:“盘龙黄鳝香喷喷,卅年之后饱一顿。湘味拌着乡愁酒,其乐融融情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