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文化 集聚精神力量
2022-11-14 00:00来源:厦门日报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红色文化,反复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中共厦门市委讲师团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弘扬红色文化,近期编印了“厦门红色经典系列”,其中《红色伴侣》《红色战将》《红色少年》反映了厦门红色文化的部分精华。本期摘要刊发系列文章,坚持红色文化的引领,“举革命旗帜”“展共产党形象”“育社会主义新人”,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精神力量。

  红色伴侣:厦门革命先烈王海萍与梁惠贞

  王海萍和梁惠贞

  王海萍同志,一位来自琼崖的青年革命者,从学生运动积极分子、北伐军宣传干部、南昌起义骨干到福建闽南、闽西革命领导人,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军委书记、省委宣传部部长、代理省委书记、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梁惠贞同志,一位同样来自琼崖的革命女青年,在上海地下斗争中与王海萍相识相恋,结为革命夫妻。根据中央指派到福建从事地下党工作,担任福建省委政治交通员,冒着随时牺牲的危险,往来厦门与上海之间执行秘密任务,后来在鼓浪屿虎巷地下党机关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

  王海萍同志和梁惠贞同志为福建、厦门革命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1927年冬,王海萍受中央指派到闽南特委工作,12月担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执行委员和宣传部部长,在厦漳泉地区领导地下党工作。根据福建临时省委要求,赴闽西与张鼎丞、邓子恢等同志成立闽西特委,兼任闽西特委书记,指挥闽西农民武装攻打龙岩。1929年5月,王海萍同志担任福建省委常委、军事部长兼农民部长,不久又任省军委书记,在厦门、福州建立工人自卫队、赤卫队,成立农民武装,指挥开展游击战。

  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鼓浪屿内厝澳449号曾家园召开,王海萍当选为福建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兼宣传部部长。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王海萍将闽西各县农民赤卫军6个团3000多人,组编为工农红军,直接归红军前委领导。

  1930年5月25日,由罗明、王海萍、陶铸等五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在厦门组织武装劫狱,营救出被捕的40多位同志。1931年初,福建省委书记罗明调任上海,由27岁的王海萍代理省委书记。在王海萍的领导下,福建各地农民武装斗争如火如荼地发展。

  这个时期,梁惠贞同志担任福建省委政治交通员、省委秘书。福建省委向党中央的汇报材料用密写药水写在白布、手绢、衬衫上,或者写在字画和线装书的反面,由梁惠贞送到上海,交给党中央,再带回党中央的重要指示。每一次出行,都冒着被捕的危险,甚至行走在死亡边缘。

  红色伴侣为福建、厦门革命事业奉献出宝贵生命

  1931年3月25日,一个黑暗的日子。设在厦门鼓浪屿虎巷的中共福建省委秘密机关突然遭到敌人的破坏,梁惠贞与省委领导杨峻德、李国珍等7人被捕,同年5月1日,怀有8个月身孕的梁惠贞与同时被捕的福建省委领导等4人一起被押赴厦门禾山郊区刘厝村后山刑场。

  梁惠贞同志在刑场上,抚摸着肚子里尚未出生的孩子,肝肠寸断。对革命的忠贞不渝、视死如归与对孩子的歉疚怜惜交织在一起,让这个年轻的母亲咬牙承受着内心的煎熬。

  最后,梁惠贞同志用戴着镣铐的手取下自己的手表,对行刑的刽子手说,我就剩下这块手表值点钱,我把手表给你,你不要对准我的肚子开枪。她大义凛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为信仰和革命事业牺牲是如愿以偿。但我也是一位怀孕的母亲,我要保护腹中的胎儿,你可对我的脑袋开枪,不能伤害我腹中的胎儿。”然后,她昂起头,与战友们一起喊着“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英勇就义。

  那年,她才26岁。

  梁惠贞被捕牺牲后,王海萍忍受着撕心的悲痛,以无比坚强的革命意志,继续领导福建、厦门的革命斗争。他一遍又一遍低声地唱着《国际歌》,悲壮激昂,并不断地鼓励跟随的同志“不要哭了,革命总是要牺牲的。几位同志牺牲了,还有全省几千个同志在奋斗,共产党人是杀不尽斩不绝的”。

  福建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后,党中央决定暂不重建福建省委机关,在福建白区分别成立厦门、福州2个中心市委。1931年7月17日,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成立,王海萍任中心市委书记兼军事部长,继续领导厦门、漳州、泉州的革命斗争。

  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红军东路军攻打漳州城,胜利后毛泽东接见了罗明、王海萍等人。

  1932年6月,王海萍在厦门中山公园与地下党同志秘密接头时被国民党特务围堵,便衣特务们猛扑过来,紧紧抱住他。王海萍跟敌人搏斗,头部负伤,鲜血如注,终因寡不敌众被捕。敌人企图从这位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口中获得党的机密,先威逼利诱,后严刑拷打,王海萍坚贞不屈,宁愿牺牲自己以保护党组织、保护革命同志,不久被敌人杀害。

  那年,他才28岁。

  烈士革命精神激励我们

  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一对革命夫妻献身福建,一对红色伴侣血洒鹭岛。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在厦门的红色记忆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他们一次次送别自己的爱人踏上充满生命危险的征程。最后,一对红色伴侣,一段时代爱情,成为福建、厦门永恒的红色经典。

  王海萍和梁惠贞烈士是那个年代革命者的杰出代表,当祖国陷入绝境时他们毅然决然投身革命,奉献一切。他们生前希望看到的新中国新社会新天地,已经成为现实。

  日光岩为红色伴侣作证,烈士的革命事迹永远载入厦门史册。日光岩也为我们作证,我们一定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为国家为人民奉献我们的力量。

  如今,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缅怀这对革命夫妻和红色伴侣,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忠于信仰、为国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品质,继承和弘扬他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凝聚力量,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绘制的宏伟蓝图,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积极投身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

  这是我们对烈士最好的告慰!

  (作者:彭心安、王哲、秦学、赵天如)

 

  红色战将:指挥歼灭美军王牌的彭德清将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27军军长彭德清

  电影《长津湖》在全国各大院线热播,这部鸿篇巨制的影片,以艺术的形式再现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战斗的场景,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里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画面,让无数观众泪洒当场。英雄的志愿军27军将士们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全歼了美军王牌“北极熊团”、缴获了“北极熊团”团旗,创造了朝鲜战场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加强团的光辉经典战例。27军军长正是志愿军十大虎将之一、厦门光荣的开国少将——彭德清将军。当年的硝烟已散,红色战将军魂永恒。

  彭德清是革命时期

  厦门杰出革命者

  彭德清,1910年11月14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翔风里彭厝村(今翔安区金海街道彭厝社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26年,年仅16岁的彭德清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时期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在闽南山区拉起农民武装,建立游击根据地,经历了潜伏、拼杀、被捕、越狱等各种艰难险阻,带领队伍粉碎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多次“清剿”,担任中共同安县县委书记、闽南红军游击队二支队政委等职务。红军长征后坚持南方游击战,对巩固发展闽南根据地和革命武装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破山河遭践踏,英雄仗剑向倭敌。彭德清率领游击队改编为闽南抗日义勇军,加入新四军,先后担任闽南抗日义勇军独立大队长、新四军1师3旅7团团长兼政委、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副司令兼参谋长等职。他率部奔赴江淮抗日前线,出生入死,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多次击退国民党顽军的进攻,他所率领的1师3旅7团,所向披靡,被誉为“老虎团”“一代劲旅”。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清任苏中军区第1师3旅旅长,华东野战军四纵24师师长,渡江先遣纵队第四支队支队长,第三野战军22军、23军副军长。在此期间,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枣庄、莱芜、孟良崮和淮海等著名战役。在3年的解放战争中,彭德清敢挑重担,敢打硬仗,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其历史功绩永留革命史册。

  长津湖一战指挥

  歼灭美军王牌

  铸就不朽华夏军魂

  千里刀光影,万里赴戎机。寒冰裹征衣,关山度若飞。1950年11月,时任华东野战军27军军长的彭德清接到紧急命令,在御寒物资、粮食补给不足的情况下率部立即入朝作战。

  面对美军的狂妄嚣张,面对美军制空、制海和装备优势,彭德清以敢打必胜的气概,在第9兵团作战会议上大胆提出“集中力量打垮长津湖东侧的美第7师主力”战役构想。这个主力就是美军王牌加强团——号称“北极熊团”的美第7师第31团,这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显赫、装备精良、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美军王牌主力部队。

  1950年11月6日,彭德清按照9兵团命令,率27军徒步行军进赴长津湖地区。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完成了在长津湖秘密集结任务。

  11月27日深夜,27军80师在长津湖新兴里对“北极熊团”发起进攻,彭德清电令部队大胆进行穿插实施近战。面对27军悍不畏死的猛烈攻势,美军优势渐失。美军参战司令官史密斯少将多年以后仍然心有余悸地回忆:“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和钢铁人之间的作战”。

  在27军连续攻击下,美军“北极熊团”伤亡惨重,于12月1日突围向南逃窜。彭德清立即命令80师转入追击和堵截战斗,并命令部队“向敌人发起总攻,把敌人歼灭在南逃的路上!”12月2日凌晨,27军终于将“北极熊团”歼灭在长津湖畔,“北极熊团”团旗也被27军所缴获。这面军旗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永久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此后,彭德清又率部在朝鲜金城、元山等地区,胜利完成各项作战任务。1952年金日成同志会见27军军长彭德清和政委曾如清,授予彭德清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红色战将激励我们

  敢战必胜、勇毅前行

  1954年彭德清调入海军工作。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中,彭德清担任华东海军前线指挥员,配合陆军和空军协同作战,为胜利解放一江山岛立下了功劳。1955年,彭德清被授予海军少将。1958年,我军炮击金门,彭德清担任炮击金门领导小组成员暨海军前指指挥员,组织指挥了4次海战,击沉敌舰6艘,还组织了数十次岸炮炮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取得重大胜利。

  1999年6月10日,彭德清将军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的遗嘱,骨灰撒在故乡的厦金海域,魂归故里,永远陪伴守护厦门这片美丽土地。

  红色战将的本色是“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的坚韧顽强;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满怀壮志;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不惧牺牲。

  如今,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勇敢直面“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丢掉幻想,勇于斗争。为了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学习彭德清同志敢于亮剑、敢打必胜的战斗品格和战斗意志,发扬红色战将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敢迎接一切挑衅和挑战,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努力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新天地。

  致敬,厦门之子!

  致敬,红色战将!

  (作者:刘宏宇、柯雯琼、陈德志、苏彤)

 

  红色少年:

  厦门“英雄小八路”

  和中国少先队队歌

  电影《英雄小八路》剧照

  厦门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发源地。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中国红色少年的不朽经典。

  这首歌,旋律激扬、歌声嘹亮。从诞生之日起,就穿越时空,恒指未来,飞扬于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新中国少年儿童的精神符号,成为“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不朽战歌。

  新中国建立后厦门海防前线的炮火硝烟

  1949年10月厦门解放以后,厦门金门进入武装对峙时期。国民党反动势力并不甘心失败,对福建沿海进行持续破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企图利用两岸对峙,千方百计对新中国进行遏制。

  1954年12月,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签订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继续给予台湾当局大量军事援助并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以达到损害中国国家主权、破坏中国领土完整、长期干预中国内政的险恶企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国民党军加大了对福建沿海炮击和武装破坏的力度,厦门前沿地区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为了打击美国反华势力强行介入台湾事务的嚣张气焰,也为了严惩金门国民党军对厦门、泉州沿海的炮击和武装破坏,1958年中共中央果断作岀炮击金门的重大决定,福建前线军民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

  1958年8月23日,作为海防前哨的厦门与国民党军驻守的金门爆发了大规模的“8·23”炮战。一场长达21年的炮战自此拉开帷幕。

  炮火下诞生的厦门“英雄小八路”

  为支援人民解放军前线作战,在地处炮火前沿的何厝小学,成立了由160余名同学组成的“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炮战前夕,大队中的何明全、黄水发、何佳汝、何大年、何锦治等13名少先队员放弃转移至安全区,选择留在最危险最艰苦的战斗前线。

  炮战期间,部队为保障这13个孩子的安全,不准他们上前沿阵地,但他们仍想方设法支援部队战斗。大到修公路、挖炮位、擦炮弹,小到洗衣、送水,只要有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都不怕困难冲在前头,克服不利条件去争取胜利。

  为了替在大风大雨中修筑工事的解放军战士分担劳累,这些队员每天都跑到阵地上,把战士们换下来的沾了污泥、硝烟味的衣服拿到小河边,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在学校的走廊里拉起一条条绳子挂起来。每天晚上,大家对着煤油灯微弱的灯光缝补被炮火炸破的军衣。在五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为解放军洗衣服有3000件次以上。

  有一次他们顺着电线查到一处十字路口时,发现一条断了很长一截的电线,顾不得电击的疼痛,想方设法连接电线,然后尽快抢修好电线,为部队完成任务赢得了宝贵时间。战斗结束后,解放军某师指挥部给学校送来一面大红旗,上书:“小英雄,志气高,巩固国防逞英豪”。

  1958年9月6日,《厦门日报》以“今日小八路”为题,首先报道了13名少先队员在炮战前线的支前故事。9月10日,共青团厦门市委将一面绣有“英雄的小八路”的锦旗赠予这13名少先队员,并同时授予他们“优秀队员”的称号。从此,“英雄小八路”的事迹迅速、广泛传开,名扬全国。

  少先队队歌成为中国红色经典

  “英雄小八路”的事迹催生了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而后他们的事迹又被编写成戏剧、拍成电影《英雄小八路》,这部电影在全国各地放映,引起热烈的社会反响。特别是该电影的主题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成为全国流行的红色歌曲,唱遍大江南北。

  1978年10月27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正式将电影《英雄小八路》主题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确定为新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替换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作词、马思聪谱曲的原少先队队歌。从此,《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就成为引领中国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奋勇向前的精神旗帜。

  少年先锋队队歌和电影《英雄小八路》是厦门、全省、全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文中指出,少年儿童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并且专门提到了电影《英雄小八路》等少年英雄故事。因此,我们更要珍惜、传承、用好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党的二十大号召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依然是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时代最强音。厦门作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英雄小八路”群体诞生地、发源地,我们要弘扬队歌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其融入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负起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曹远洲、张琰、黄欣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