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队员深入森林火场灭火。 (本组图/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救援队员在悬崖和河的两岸建立横渡绳索系统,将“伤员”带离危险区域。
▲森林消防队员到达现场后,迅速使用水枪扑火,防止火线危及其他林区。
本报记者 刘艳 通讯员 陈月雅
10日上午,集美区岩内水库附近出现明火,浓烟滚滚,鸣笛声不绝于耳,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呼啸而至……别担心,这是“绿盾-2022”厦门市森林火灾扑救综合演练的现场。
演练由厦门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指导,厦门市应急管理局、集美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主办,集美区应急管理局、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厦门市驻防分队承办,共出动参演队伍16支,参演人员166人、各类车辆28辆、各类装备200余件套。
本次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全市森林火灾应急响应和扑火队伍协同作战能力,规范森林火灾应急处置程序。
引发火情 紧急出动
10日上午9时,岩内水库西北侧文源山农业种植基地旁边林地,一“村民”抓马蜂用火引发火情,由于林地可燃物量多干燥,风力较大,火借风势,迅速扩散,“村民”无法控制,情况紧急。
在附近巡逻的属地护林员,发现火情迅速上报。一场实火实烟的演练火热上演。
岩内水库周边的护林员小组和村应急队携带动力水枪等灭火工具到达火灾现场展开扑救。随后,集美区专业森林消防队到达现场,利用水泵、风机、水枪等机具,机动合围周边火源,防止火线危及其他林区。
火势较大 调整战法
火场火势较大,难以控制,出现三处新火点,市区两级指挥部同步响应、分级指挥。
火势蔓延至文源山南侧,经无人机勘察,火线为中高强度地表火,火场附近是一片农业种植基地。
火场前线指挥部决定采取“两翼对进、钳形夹击”战法,由森林驻防分队一分队带常规机具扑打火势较小的西线,配属思明、湖里专职队跟进清理;由森林驻防分队二分队带水泵机具扑打火势较大的东线,配属海沧、同安、翔安专职队负责跟进清理。两组扑救分队密切协同、奋勇扑救,与烈火展开激烈搏斗。
队员摔伤 紧急转移
在火灾扑救过程中,一名扑火队员不慎“摔伤”,现场指挥员决定尽快开展伤员转移。
在野外等各种复杂环境下利用绳索开展救援,是实施抢险救援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现场,救援队的队员在悬崖和河的两岸建立了横渡绳索系统,并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伤员”被带离危险区域,转移至水库东侧礁石处。随后,驻防分队派遣橡皮艇将“伤员”转移送医。
火势控制 发起总攻
火场风势减弱,趋于稳定。“发起总攻,迅速灭火!”随着前方指挥长一声令下,参与演练的各任务小组迅速开展行动,实施扑救。
经过各参演单位的联合扑救,上午9时30分,现场明火被成功扑灭。属地镇街组织人员进行火场看守,确保火场不复燃。
【相关】
紧贴实战 聚焦协同作战
此次演练以村民抓马蜂违规用火酿成森林火灾为背景,首次在山林实地布设真实火线,突出早期镇(村)级火情处理、中期区级森防指火情处置、后期市级森防指开设火场前线指挥部并组织火场扑救三个环节,采取市区两级指挥部“同步响应、分级指挥、属地为主”的处置过程,是一次对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初火处置、现场指挥、火情侦察、医疗救护、协同作战等能力的全面检验。
演练有效紧贴实战、紧扣实景、真扑实火,进一步检验了各参演单位的协同作战能力,为保护我市森林资源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兰贵兴表示,森林防灭火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各部门要以此次演练为契机,坚定扛牢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政治责任,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顽强的作风,聚焦聚力抓好森林防灭火各项工作,为维护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厦门筑起平安防火墙。
加强宣传 防火灾于未燃
厦门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职能于2020年转隶到应急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近三年来,厦门市森林防灭火指挥力量进一步充实,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森林防灭火形势总体平稳,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今年1月-10月,全市发生8起森林火情,同比下降38%,实现了“森林零火灾,人员零伤亡”的目标。
秋冬季是森林火灾多发期,我市面临的森林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复杂。“今年以来,我市已经发布6次高森林火险橙色预警信号。”市应急管理局火灾防治管理处处长杨保卫告诉记者,当前气候持续干燥、缺水,森林地表水含量低,地表堆积物厚,一旦有火星,后果不堪设想。他表示,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最重要的是防患火灾于未燃。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推动森林防灭火宣传进农村、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营造全民防火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