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之旧票券
爷爷和我都是“海燕迷”
谢平贵
2022-11-16 00:00来源:厦门日报

1

2

3

  一杯茶,一根烟,一份日报,是爷爷几十年来养成的晨读习惯。

  每逢周末,他更是早早地在庭院里等待投递员的到来。接过报纸,他便迫不及待地翻找出“海燕”版,品读构思精妙的美文,朗诵优美的诗歌,陶醉在他所热爱的文学世界里。一不留神,锅里的菜给烧煳了,奶奶闻见满屋子的焦味,一把夺过爷爷手中的报纸,大声数落:“我一会把它也给烧了,看你怎么办!”爷爷如梦初醒,一下子站了起来,以最快的速度钻进厨房,一边毛手毛脚地收拾残局,一边惴惴不安地瞄着奶奶手中的报纸,那画面至今想起,我仍觉得颇为滑稽。

  老街里总有几位好事者,喜欢拿爷爷寻开心,他老人家有时会很生气地教训:“去去去!多花点时间读书看报,没准还能登上‘海燕’呢……”“培源叔,您整天读书看报,那您有作品刊发吗?”“暂时没有,但说不准以后会有,我可是参加过鹭岛诗会的哦!”“听说,那张入场券很紧俏,是您用粮票和烟票换来的,回到家还被骂得很惨……”话音一落,响起了一阵更为夸张的哄笑声。“我们真的很想拜读一下您写的诗,期待您的作品能早日见报。”“要不,您孙子刊发的也算。”“以后孙媳妇叫‘海燕’,也算!”……一番嘲弄,爷爷全都不搭理,这群人悻悻离开,而老街也重新恢复了平静。

  前文提到的那张入场券(图1、图2),当年可是一票难求的。它是1982年6月16日举办的首届鹭岛诗会的入场券,爷爷瞒着奶奶,用紧俏的烟票和粮票才换了一张。这张入场券着实来之不易,爷爷担心把它弄丢了,还在入场券的反面右下角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从那以后,这位“海燕迷”便开始认真学习诗歌创作,经常写信向日报“海燕”版的编辑请教相关问题,编辑们也很认真地答疑解惑,还时常寄来一些纪念品以示鼓励。那个1984年厦门日报创刊35周年的纪念徽章(图3),就是“海燕”版的编辑赠送给爷爷的,爷爷从邮局拿回家后,便迫不及待地别在自己的衣服上,满大街炫耀。后来,他和几位同文校友自发成立了“海燕小组”,用诗歌来丰富晚年生活。但令人遗憾的是,爷爷所写的那些诗歌,因稿件质量问题,都未能如爷爷所愿出现在“海燕”版上。

  如今,爷爷故去已有20余年,但他端坐在书桌前看报写诗歌的身影,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但愿今晚有梦,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他老人家:“这些年,我在精彩纷呈的‘城市副刊’,不停地分享着您和老街的故事。如今,我也成了铁杆‘海燕迷’,这些年先后有两篇稿件在‘海燕’上发表,更让您意想不到的是,您的孙媳妇、我的弟妹,名字就叫‘海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