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出三十多年前的一大摞剪报本,感慨不已,悠悠往事,历历在目。
说起我的剪报爱好,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我在海军护卫艇上服役,我很关心时事,每次报纸上有我感兴趣的文章,我便在阅读期过后剪下收藏。1983年至1992年,我调任宁德部队机关工作,部队驻扎在山沟,家属没有随迁,我有了大量业余时间,每天我都认真读报、剪报,像吃饭一样不可或缺。每当读到精彩文章,爱不释手,我就做上记号,周日剪报,再分类装入大信封。
粘贴剪报工作量大,暑假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部队探亲,我就给他们找活干,以手工劳动之名,开启贴报“小作坊”。我把席子铺在地板上,纸张、剪报、糨糊放一边,我和妻子做示范,两个小学生模仿我们做。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我还开展“谁贴得快”比赛,领先者有奖励,就这样,我们一家在娱乐中完成了剪报粘贴。那时,我们住在山沟里,妻子在日光灯下加班贴剪报,还被山沟里有趋光性的隐翅虫叮咬了脖子,颈部皮肤溃烂,涂抹我们海军医院自配的药水才治愈。
我的剪报都贴在B4纸上,为了便于查找,我分门别类贴上了标签。早些年,我的剪报都用棉线装订起来;后来,我用蓝色塑料封面,用铜钉装订。我剪报的内容包罗万象,分类标签犹如图书分类目录。那个年代,报纸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厚厚的剪报本是我独有的百科全书,摸摸它,翻翻它,欣赏它,心中踏实富有,颇为得意。碎片化的知识,因涉及面广且长期坚持,逐渐形成了系统理念,对于工作、学习、生活都大有裨益,做方案、写报告、撰论文的时候,也常有独到见解。
1993年,我转业到海沧工作后,因工作繁忙,剪报量大幅缩减,我只能关注与开发建设相关的内容,而且只剪不贴,剪报都塞进大信封内,而对“城市副刊”我却格外钟情,前阵子,我清点了一番,2014年前的“城市副刊”剪报竟共有188篇,有些美文的作者如今都成了我的好文友。
时过境迁,我一如既往热爱读报,每天都下楼拿报纸。有一次,我在电梯内偶遇一位编辑,见我拿着报纸,他直夸我:“难能可贵,给你点赞!”如今,我剪报的内容和方法也与时俱进了。现在,我剪报的内容多为养老保健、旅游度假、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文章;方法则电子化了,电脑上设置了分类文件夹,报纸电子版上的美文,鼠标一点就粘贴到文件夹。无电子版的文章我则拍照,靠传图识字App实现图文转换。
面对装订成册的剪报,我视之如同自家的孩子,有生之年,我都会好好护着它们,让它们无声地陪伴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