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不仅能在单位接触到《厦门日报》和《厦门晚报》,家中也常年订阅。作为一名读者,阅读《厦门日报》鲜活优美的文字,是一种享受;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时常会选取一些报上的文章作为范文,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在一次讲解“语言的应用”时,我特地以《厦门日报》用来讲述天气变化的修辞为例,那堂课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2020年,我有幸入选了厦门日报社读者节的“二十佳读者”。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报社的现场活动,很高兴也很意外。在活动现场,我认识了另一位一起入选“二十佳读者”的“报友”谢平贵先生。他告诉我,他是《厦门日报》的“铁杆粉丝”,多年来坚持撰稿,向报社投稿。
经由那次活动,我们成了朋友。活动结束后,我们经常保持报友间的互动。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撰稿、投稿,已见报两篇。可以说,是那次活动,让我在写作上有了更多、更新的立意。现在,我也在带动班级里的学生写作、投稿,同学们的创作热情越来越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都得益于读者节。
(读者:李红娟 整理/本报记者 房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