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
眷恋这土地
2022-11-1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双十中学思明分校初一(2)班 刘宸君

  伯父生活在乡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我曾细细观察过他的手,粗糙的皮肤如同树皮,骨节粗大,没有一块指甲是完整的。五十年来,这双手在西村的每一块土地上劳作过。每一块土坷垃都见证了它们从细嫩变成粗糙。如今伯父年事已高,爸爸想接他来城里享清福,但是他却执意要留下,哪怕只是在土地上坐一坐,看看这茂盛的秧苗。

  伯父种的地顶多三亩,一茬玉米,一茬小麦。暑假,爸爸带我回西村时,发现他和伯母在白花花的烈日下,一个卖力地翻土,一个认真地敲打土坷垃。父亲上前一遍遍劝说,伯父拗不过,只好回答道:“最后一茬。”伯母也在一旁附和着,说再种最后一茬。

  两个老人竭力照顾自己的一片土地,一个蹲着,一个坐着;一个翻着土,一个拔着野草,在清风中显得那样美丽,那样自由。

  我不禁惊讶,这片土地,究竟有着怎样的神奇魅力,让已经不再年轻的伯父伯母心系于此?他们流汗受累,辛苦劳作,却依然乐此不疲!

  不经意间想起那幅《拾麦穗的人》。三个农妇,弯着腰,低着头,伸着手,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她们身后是广袤无垠的麦田和堆积如山的麦垛。土地以她的厚重和无私给农民们丰厚的回报,养活了他们的一生。这也许是生活在城里的我们无法感受到的。越接近土地的人是越自由、越淳朴的。土地是农民一辈子的固守与热爱!

  我又想起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大地》:砖砌成的房子、泥土垒成的灶台、用土烧成的水缸,文龙家中到处都受土地的影响,到处镌刻着他对土地虔诚的信仰。土地是他一生的财富。饥荒年代,他宁愿南下乞讨也绝不卖田,因为他深深知道,有土地在,自己就有归宿。

  伯父伯母对土地的那份热爱不正是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心理写照吗?正因为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中国农民坚守脚下的土地,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