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独特视角 真实感人
——评吴尔芬《少年陈嘉庚》
2022-11-20 00:00来源:厦门日报

  ●阿诚

  对于“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来说,相关的传记、小说、戏剧等作品浩如烟海,想要写出新意实属不易。在厦门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作家吴尔芬,围绕陈嘉庚“有怎样的少年生活”这一独特主题,创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少年陈嘉庚》。

  吴尔芬把少年陈嘉庚与其父母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谁培养了他非凡的智商、情商、财商”为主线,描绘了少年陈嘉庚“听讲古”“好读书”“写春联”的生活画面,精彩而节制地表达着“慈祥父”“母子情”“泪千行”的家国愁。

  在《少年陈嘉庚》中,吴尔芬用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如小嘉庚9岁那年,因家中穷困而无法去私塾读书,母亲为此十分愧疚,夜夜抱着小嘉庚一边流泪一边祈祷远在南洋的丈夫归来。当阔别9年的丈夫真的出现在家门口时,母亲把已经打开的大门又突然关上,“两眼的热泪早已如决堤之河,奔涌不止”。“许久,门开了,她没有擦拭泪水,却在悲伤的脸上堆砌出欣喜的笑容:你回来了,赶紧回屋坐,阿庚啊,这是阿爸,赶紧叫你阿爸……”这样的细节描写符合少年生活的环境和逻辑,此外又与陈嘉庚成年后公而忘私、奉献国家的伟大精神遥相呼应。

  人物传记要感人至深,除了细节描写,更重要的是遵循真实原则。正如作者在后记所提到的一样:一是大事件的真实。比如集美哪一年有台风、哪一年发生瘟疫、哪一年出现干旱,这些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必须严丝合缝;二是人物关系的真实。陈嘉庚的父亲回来集美几次?每次回来处理什么事情,待多长时间?陈嘉庚其他家庭成员的名字和关系,都是创作的基本信息,不能出错;三是集美民俗风情的真实。婚庆嫁娶、节日活动,集美作为闽南的一部分,既有和闽南其他地区相同的民俗风情,又有独特的民间信仰和习性差异,只有准确把握,才能生动活泼;四是人物性格的真实。这一条最重要,俗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一个人之所以会成为这样的人,少年时代一定有他的成长轨迹。

  “嫁工一身脏,嫁农饿肚肠,嫁渔遭风险,嫁侨守空房”,“番客有支歌,番邦趁食无投活;为着生活才出外,离父母,离某子。三年五年返一摆,做牛做马受拖磨;想着某子一大拖,勤俭用,不敢乱使花……”这是《少年陈嘉庚》中出现的闽南民谣。如果仅从民谣本身来看,它表现出来的意境比较单薄,但如果把这些民谣插入陈嘉庚母亲对其丈夫的思念中,或者插入陈嘉庚父亲在南洋艰苦谋生的情节中,民谣的情感张力就得以发酵,故事就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少年陈嘉庚》是一部成功的少年读物,受小嘉庚感人至深的事迹影响,小读者们必然获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