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为福建植被留志书
2022-11-20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何况

  以志书的形式全面表现福建的植被类型,厦门大学李振基教授领衔编撰的《福建植被志》是第一部,该书获评2022年度“闽版好书”。

  福建境内山峰林立,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比重很大;加之全省从沿海平原到山地逐渐上升,地形复杂,具有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多种气候,植物多样性丰富,植被成分主要属于热带、亚热带性质。

  据李振基教授在《福建植被志》“前言”中介绍,福建的植被生态研究可以追溯到1946年,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从西北调来福建工作的何景先生花大力气调查了福州鼓山、延平茫荡山、德化戴云山、泰宁峨嵋峰等地的植被,1951年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福建之植物区域与植物群落》长文,列出了福建大致的植被类型及其垂直分布,分析了福建的地形、气候等,有开创之功。此后,厦门大学生物系选择南靖和溪南亚热带雨林为基地,着重对其群落结构、种类成分、主要树种的种群特性、根系分布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大概从1979年开始,相关课题组就武夷山的森林植被及福建乃至全国红树林植被进行调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为林鹏教授日后主编出版《福建植被》准备了素材。

  30多年前面世的《福建植被》是填补空白之作,初步论述了福建的植被概况、主要类型及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等问题。但由于受当时交通等条件限制,该书“难以把大量的植被类型展现出来,也没有统计过福建有多少植被类型”,拍摄使用的实物照片明显偏少。

  学术研究薪火相传,林鹏教授的学生李振基接过导师衣钵,带领团队先后调查了天宝岩、梁野山、漳江口、藤山、君子峰、雄江黄楮林等地的植被资源,搜集了丰富的第一手样方数据与资料,在参考《中国植被》《福建植被》等著作基础上,用三年时间完成了《福建植被志》书稿的撰写工作。有近百人参与了调查和撰稿工作,可见工作量巨大。

  全书分为七章,述及福建植被生境特点、福建植物区系分析与种类组成、福建现状植被类型、福建自然保护地建设等问题。书中依据新的全球植被分类系统,明确了福建的植被类型,详细统计出福建植被有6个植被型组、16个植被型、36个植被亚型、370个群系、940个群丛。其中不少植被群系在《中国植被》书中没有提到过。

  通读全书,有关福建自然保护地建设的描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认为,人为保护对森林植被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而福建森林植被的保护历史悠久,其中建瓯万木林的保护历史可以上溯到元末,南靖虎伯寮的保护历史可以上溯到明初。新中国成立后,福建自然保护地建设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全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主要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作者研究得出结论,福建的自然保护地建设对于各种植被类型的保存非常重要,只有把保护和合理利用结合起来,维护好生态系统的平衡,才能协调好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否则,只保护不利用,保护区难以持续发展。

  《福建植被志》是“中国东南沿海植被书系”的一种,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除文字表述简洁、准确外,书中大量新奇的植物类型照片也令读者感到惊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