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读者”代表出炉 “报迷”现场热聊互动
新老读者欢聚 续写情缘
2022-11-20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昨日读者节,“十佳读者”代表或前来代其领取证书的家人合影留念。

  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房舒 蒙婧

  手捧着红色的证书,“十佳读者”代表康章炳看了又看,说道:“激动,自豪!”昨日上午,在读者节现场,本届“十佳读者”代表或其家属登上领奖台,接受表彰,共同度过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读者节。

  她们在读者节上一见如故

  “每一届读者节,我都早早到现场。”73岁的退休工程师康章炳,一早就从家里出发了,包里装着在《厦门日报》发表过的文章。他在《厦门日报》《厦门晚报》上发表过160余篇文章,曾获选往届读者节“十佳金点子”贡献者,也是厦门日报社新闻工作社会监督员。

  另一位“十佳读者”代表王福民,激动之余又有些遗憾:“本来孙子也要来的,错过了很可惜。”王福民一家与《厦门日报》的缘分也十分深厚。一家人除了爱看报、投稿,孙子王渟峰还是厦门日报小记者团的成员之一。祖孙二人一起参与了报社大量活动,2021年还当选“厦门百名红色文化义务讲解员”。

  在领奖人物候场区,今年“十佳读者”代表钟辰芊、钟臻辰的奶奶陈阿莉,“十佳读者”代表黄俊林的外婆吕丽珠如老友般热聊,她们在读者节上刚认识。钟辰芊、钟臻辰是一对龙凤胎,一家人订报10年,姐弟俩从小学二年级起就成了“报迷”。读报至今,钟家姐弟的摄影、插画和手抄报作品曾见诸报端,他们的妈妈和奶奶也曾投稿。

  而今年13岁的黄俊林是厦门日报社小记者团成员,小学二年级时在外婆吕丽珠带领下开始看报。2016年台风“莫兰蒂”来临时,作为小志愿者,黄俊林帮忙搬运物资的身影,还被《厦门晚报》拍下,在头版刊登。

  “读报不分年龄和职业,读报就是财富,感谢《厦门日报》把爱看报的大家聚在一起!”陈阿莉和吕丽珠笑着说,作为忠实读者,每届读者节她们从不缺席。

  老读者找新“十佳”要签名

  今年的“十佳读者”代表,获奖者年龄最大77岁、最小10岁,有头发花白的老读者,也有十几岁的青春少年;有机关工作人员,也有民航气象工作者。读者黄集群,连续12年担任厦门日报社新闻工作社会监督员;读者杨慧鑫,自幼把《厦门日报》当作文选看,高考语文考了142分;读者李慧颖,活跃在厦门日报新媒体的评论区,经常“抢”到厦门日报视频号的“首评”;读者王启亮,在闭环工作期间不忘让家人送来《厦门日报》,哪怕是到外地出差旅行,他也带着报纸;读者张珊珊,因热爱阅读《厦门日报》打开创作之门,如今已是湖里区作协会员;读者李胜春,是《厦门日报》“城市副刊”作者联谊会征集会员时报名的“NO.1”,如今已从一名草根作者,成长为厦门市作协会员……

  除了“十佳读者”代表,不少老读者也赶到现场,订报数十年的老读者蒋海福带上纸笔,径直来到主舞台旁的领奖人物候场区,向本届的“十佳读者”代表一一要签名。“我参加了好几届读者节,每次来一定要找‘十佳读者’代表签名,这些签名特别有纪念意义,过程也很有乐趣。”蒋海福说,往届读者节他“打卡盖章”和签名的小本子已有好几本,这也让他对每年的“十佳读者”代表都颇为熟悉。

  还有往届的“十佳读者”何大汉,带来了他珍藏的读者节纪念封。“每年都来,已经有20份了。”他如数家珍地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