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图为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
▲如今的翔安,正阔步前行在绿色发展之路,奋力深耕于生态文明建设良田。图为美丽的大帽山。
文/本报记者 许晓婷
通讯员 吴思泓
图/翔安区融媒体中心 提供
湛蓝天空下潺潺九溪水,宛如一条碧绿纽带,勾勒出翔安这片红色热土。滨海新城活力四射,浪漫线与红树林交相辉映,白鹭展翅齐飞……今天的翔安,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不难发现“生态”这一闪光印迹。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翔安区坚持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能耗水耗实现双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优于 99.5%,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 100%,近岸海域水质位列全省第二,先后获评“国家生态区”、全国“双百强区”“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区”等荣誉……
“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如今的翔安,正阔步前行在绿色发展之路,奋力深耕于生态文明建设良田,在奔赴建设生态翔安的征程中喜获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光荣称号。
亮点1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空间管控严密有力
翔安区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生态控制线违法开发卫片图斑,经国家土地督察机构验收履职到位率始终保持100%。
在全市率先完成规划环评,建立健全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划定生态控制线 202 平方公里,占该区国土面积49.09%;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严防不合理开发建设破坏生态保护红线……一道道硬核举措,为蓝天碧水碧海净土筑牢安全防护线。
在全省率先探索“四统”建房集约模式,实现新增乱占耕地建房保持“零增长”;试点“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深化“林长制”工作,有效探索盘活存量,取得显著成果。新圩镇获评省森林城镇,锄山村、金柄村获评省森林村庄,内厝镇锄山村林分改造典型做法入选“福建省乡村生态振兴案例”。
亮点2
坚持发展绿色经济
生态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2014年,2.1:78.8:19.1,2021年,1.1:67.8:31.1,翔安区三产结构近年来持续优化提升。背后是该区日渐蓬勃发展的绿色经济,是日益健全完善的生态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翔安区跑出“加速度”。多年来,该区加快谋划布局重大发展平台和载体,持续壮大高技术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建设循环产业园区……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 50%,第三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链产值占据全市“半壁江山”,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入选国家工信部“绿色工厂”名单和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今年备案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41个、总投资4.55亿元,入选全国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亮点3
坚决污染防治攻坚
生态环境质量优化提升
翔安区致力推进“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改造升级马巷何厝等 5 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持续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翔安区积极构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扬尘“协同控制、综合治理”管理体系。2021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比2019年改善10%,多种污染物浓度下降超16%。
开展协同式、“拉网式”检查治理,微水、污水、中水实现“三水联治”……城镇污水处理率达 100%。建成全流域 15 条生态安全水系,2021年流域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建立入海排口动态管控、近岸海域智慧监控等机制,对入海排口深入溯源,分类整治全覆盖,常态长效落实岸线、沙滩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清退 5 万亩规划外海域养殖。2020年以来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先行先试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完成重点监管企业周边区域土壤环境调查,农药化肥多年保持零增长减量化。首次将非法倾倒建筑土头垃圾行为移送审查起诉,开创全国司法先例。在全市率先完成医疗废弃物处置“小箱进大箱”, 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率达100%。
亮点4
坚持铁腕治理举措
生态环境执法威慑加强
深入推进三个一百工程,清退落后产能,解决朱坑垃圾填埋场、小光山矿区等一批历史环境顽疾。2021年环境信访投诉量大幅下降43.37%,降幅全市第一。“东部固废片区 24 小时实时监管系统”获评全市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创新应用项目”。
从严加大环境执法监管。成功磋商我市首例涉刑且赔偿数额巨大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率先实行违法“按日连续处罚”,2015 年以来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处罚784 件。2020年以来,共有5件环境执法案例入选省、市典型案例。
从优探索生态体制改革。“谁执法 谁普法”动态智能管理模式获评第六届“法治政府奖”。生态环境全周期服务保障模式项目成功入选厦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十佳案例。火炬园区“环保管家”服务、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垃圾分类“二三四”模式等改革创新成果成为“翔安样本”,改革创新考核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点击】
创新翔安生机勃发:工业建成面积18.7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17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34.5亿元。抢滩布局全省唯一海洋高新产业园区、全省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重大发展平台和载体,临空产业蓄势腾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生物医药等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繁荣翔安产城融合:135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面铺开,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全省第一。航空新城、环东海域新城、东部体育会展新城、同翔高新城发展劲头势不可挡,城镇化率提升速度全市最快。地铁时代全面开启,厦门新机场等一批重大公建项目落地建设,第二东通道-翔安大桥通车在即,海翔大道等主干路网四通八达,通村公路硬化率和通客车率实现双百分百。
生态翔安山清水秀:2018年以来,区级财政累计立项环保项目近200个,总投资超30亿元。210个“五个美丽”创建项目全面落地,320个村(居)雨污分流治理提升全覆盖,污水处理厂尾水100%生态补水,地表水资源承载力从2019年的40%提升至2021年的92.7%。建成省级最大人工重构红树林,复绿废弃裸露矿山800余亩,两项修复典型分别被纳入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及优秀案卷。
活力翔安开放包容:投入8.6亿元,打造22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和5条乡村振兴动线,全市首创“市级国企+区级国企+国有农场”联合开发休闲农业的“三国演绎”新模式,大宅火龙果、乌山青葱特色品牌喜提“全国一村一品”荣誉称号,金柄村、马塘村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澳头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文创品牌效应,大帽山境等“美丽经济”生机蓬勃,全区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
幸福翔安和谐安康: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达40062元,较建区初期增长近九倍。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48%,高于GDP增速。建成29个公园,投用71.7公里绿道,新增园林绿地110公顷,低碳社区、景区和工业园区试点成功上星,群众满意度常年高于94.5%,省级文明城区考评全省第五,创历史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