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校办工厂的劳动岁月
天赐
2022-11-28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摄于20世纪80年代集美中学校办工厂的金工车间,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笔者供图)

  不知还有几位校友记得集美中学校园内曾有个校办工厂?当时,大中小学轰轰烈烈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集美中学在1977年开设校办工厂,位于校园西面食堂边上。校办工厂虽在校内,但规模不小,有铸模、高炉炼铁浇注(模)、金工和喷漆四个车间,主要生产台虎钳(又称虎钳),畅销全国,供不应求。

  集美中学要求,高中生入校后以班级为单位分批到工厂劳动实践一周(停课)。劳动实践周的第一天,在工厂车间举行拜师仪式,班主任将班级学生分到各个车间,由工人师傅指导。

  铸模时要按尺寸将石墨用木槌锤打,木板压实,不能留有空隙。车间闷热,同学们脸上流着汗水,汗水和着墨粉,汗一流,手一抹,面颊一道道黑,犹如歪歪斜斜的“五线谱”。

  高炉炼铁,吹风机噪声大,白天怕影响学生上课,常在傍晚进行。高炉台是“最火热、最辛苦”的地方,对奋战在火炉前的同学来说,是严峻的考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炉下火光耀眼,炉内炽热的钢水翻滚跳动,铁水从高炉出铁口喷涌而出,铁花四溅,用长杆勺子舀滚烫的铁水浇注石墨模型。一个晚上要浇注几十个,常干到十点才能回家睡觉。一个个被熏得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但看到铁水浇注成的虎钳坯型,就会忘记劳累,感到快乐。

  冷却后敲开石墨取出台虎钳坯型,坯型表面毛糙,疙里疙瘩,必须经过严密加工。老工艺采用打、刨、锉、削、磨,那时设备落后,每道工序都是人工操作。车间里铁器碰撞的哐当声,锤头敲打的叮当声以及锯齿拉扯时刺耳的刺啦声交响成一片。精工磨钳,讲究耐心力度。教者倾囊相授,听者全神贯注,锉者屏气凝神小心谨慎。师傅尽力教,学生用心学。

  最后一道工序,喷漆。一件件整整齐齐披上绿装的崭新台虎钳,终于新鲜出炉了。一周的时间,学生熟悉了所干的项目,工具特点、设备特点,加工材料要求,那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尝到了劳动艰辛的滋味和收获了劳动成果的欢愉,明白了要圆满完成一件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只可惜,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叶,校办工厂停办,厂房拆除,建了教师宿舍、体育馆、退休教师门球场。从此,校办工厂成为几代师生永恒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