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考评野战医疗队 25项卫勤保障能力
第73集团军野战医疗队接受多昼夜连贯综合检验
2022-11-2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机动分队前接伤员。

  ▲夜间无人机搜救伤员。

  核生化防护考评。

  文/图 本报记者 蔡镇金

  通讯员 廖晓彬 王一军 林文韬

  日前,第73集团军医院首次整建制抽组野战医疗队,赴闽南某野外综合训练场开展多昼夜连贯综合检验考评。集团军导调组及卫勤专家依据跨区基地化训练模式,区分4个评估阶段、25个评估要点、117条评估标准,全面检验野战医疗队卫勤侦察、伤员救治、特情处置、共同基础等25项卫勤保障能力。

  演练一开始,野战医疗队摩托化抵达预定配置地域,指挥组在警戒人员掩护下迅速出击,对该地域进行卫勤侦察,选定好野战医院配置地域,防疫组迅速进行消杀及水质检测,确保安全后,分类处置、重伤救治、手术和医疗保障等7个模块要素按配置地域部署展开。

  “上级命令我部至白石地域前接‘伤员’20名,其中担架‘伤员’15名,行走‘伤员’5名……”野战医院部署展开不到30分钟,指挥组就接到集团军导调组指令,指挥员樊伟第一时间命分类处置组前接“伤员”,其余各组做好接收批量“伤员”准备。

  为按作战进程完成部署展开,分类处置组一边展开医疗要素,一边安排医护前接“伤员”。在野战医院分类场,机动分队年龄最小的护士丛杨正在紧张准备救护物资,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执行大批量“伤员”前接任务,她将在队友的配合下,24小时完成10余批次200名不同伤情模拟伤病员的前接、分类及后送工作,这也是野战医疗队面临的最大“伤员”通过量。

  在“伤员”前接点,一批批模拟伤员在丛杨和队友的护送下,到达野战医院分类场。等候在分类场的医护人员对担架“重伤员”再次核验伤情后,将其分送至各个医疗模块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野战医院分类场的另一端——野战手术车,有战时受创伤动物被陆续运往这里,一台手术刚结束,另一台又接着开始。前不久刚火上热搜的网红军医王博文已连续在手术台奋战了8个小时。

  在批量“伤员”救治过程中,卫星过境、炮火袭击、敌人袭扰等各种特情不断,指挥员樊伟果断处置,保证了“伤员”前接、救治、后送各个环节快速高效,提升了“伤员”通过率。

  据了解,此次多昼夜连贯综合检验历时3480分钟,还对疏散伪装、徒步行军、核生化防护、实弹射击、通信装备操作等多课目进行了检验,有效提升了野战医疗队应变处突、组间协同等卫勤综合保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