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全(左)了解新到的茶叶烘干机。
▲杨金全(右)到村里的民宿了解情况。
文/本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林永利
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他深耕高山,带领群众种植优质高山茶,是千米高山的“耕云者”;他扎根基层,积极谋划产业,是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他聚焦党建,激活基层治理的活力,是群众眼中的“带头人”。他是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金全。
整合资源 助力高山茶走出深闺
12月的厦门有了冬天的气息,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的白交祠村更是寒意袭人。穿上厚夹克的杨金全正在高山党校一楼的茶叶加工室里查看着茶叶制作。
这个茶叶加工室刚刚投入使用,里面几台崭新的茶叶烘干机正在工作。烘干机里正在烘烤刚刚采收的秋茶,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杨金全说,以前村里的茶叶都是运到外地加工,今年9月,共建国企捐赠价值30万元的制茶设备,村里的茶叶终于可以就近加工,大大方便了农民。
“看,我们现在制作的茶叶是一绺一绺的条状,是采用新工艺制成的。”打开烘干机,杨金全捧起一把茶叶介绍道,“白交祠村民以前制作的都是颗粒状的茶叶,在中茶厦门公司的技术指导下,今年村里开始采用新工艺制茶,制出的茶叶更受市场欢迎。”
靠山吃山。白交祠村拥有茶园3500亩,种茶制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杨金全泡起了高山种植的奇兰,一股清香伴着雾气氤氲开来。“这几年来,我们不断提升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茶树良种,希望提高白交祠茶叶的竞争力。这几年茶叶价格都不错,今年全年茶叶销量预计可以突破2000万元。”
茶叶加工室里,村民杨远在正在使用自动包装机包装茶叶。他长期在广东做茶叶生意,几年前返乡成立了合作社,他说,“我们自己的高山茶十分醇香,口感好,有了这些自动设备,茶叶加工更加方便,未来我们的高山茶一定会越卖越好。”
走出茶叶加工室,成片茶树映入眼帘,一垄垄茶树顺着山势蜿蜒延绵,聚成一道道绿浪,满目苍翠。杨金全充满期待地说道,我们希望整合全村的茶园资源,改良制茶工艺,让高山茶业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茶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打造精品民宿
近悦远来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远处的茶园绿意盎然,脚下白云翻腾碰撞,目之所及神秘梦幻……走进云海山居民宿的后院,指着眼前的云雾美景,杨金全高兴地说道,原本“囊中羞涩”的小村庄现在已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农村,甚至是市民游客眼中的网红打卡地。
“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治安靠狗,取暖靠抖。”今年48岁的杨金全是地地道道的白交祠村人,他还记得,以前从村里到同安城区差不多要走三小时,山高路陡急弯多,村里环境不好,生活也不便利,经济基础薄弱,村民纷纷下山发展,“现在看到村里的变化,不少村民又陆续回来了。”
云海山居负责人是37岁的杨亚勇,他在同安城区开烧烤店,生意红火。2020年看到村里的变化,他成了返乡创业村民,开起了民宿,“村里有这么好的资源,不能浪费呀。”听闻杨亚勇计划提升,杨金全支招道,“可以把软装布置得更温馨一点,增加一些休闲项目,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感……”
杨金全说,为了让“近者悦、远者来”,白交祠村成立了同安区七彩白蛟农业专业合作社,1232名村民全部入股,与高山红文旅公司一起发展民宿,如今全村有民宿29间,农家乐5家,云海山居民宿就是其中的精品,在各大网络平台有很大的名气。
“我们坚持资源统一管理、服务统一标准、收益统一分配,吃住行‘一条龙’安排。今年国庆期间村里的民宿全部爆满,一床难求。一些游客没有订到房,不得不在晚上的时候赶回家里。”杨金全说道。
“乡村旅游不仅要有好山好水,更要丰富高山旅游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来。”作为同安区七彩白蛟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社长,杨金全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他说,现在已经有不少退休的“新村民”入住白交祠村,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当好“领头羊”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以前,我和很多村民一样,在家种茶、种菜。看着大多数人忙忙碌碌,自己心里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把更多的高山农产品卖出去,让村民通过努力发展致富。”杨金全说。
这一朴素的想法,在杨金全的心中扎根,也在他的行动中慢慢实现。2015年,他成为一名村干部,担任白交祠村党支部宣传委员,为高山村的发展鼓与呼。去年11月,他上任白交祠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
“就在短短一年时间,他的头发都白了。”白交祠村主任助理、选调生苏家华感慨地说道,作为村里的“领头羊”,杨金全全身心扑到工作上,满脑子想的都是乡村发展的事。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今年以来,在杨金全的带领下,白交祠村不断挖掘、完善旅游资源,在已有白交祠高山党校、杨文王旧居现场教学点等红色资源的带动下,光明顶、叠水步道、樱花步道、云雾梯田、高山茶园等自然资源融入其中,高山寻樱、星空露营等特色文旅项目受到市场欢迎。今年国庆假期七天,全村民宿、餐饮营业收入突破100万元。
数字,见证付出。“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相比,30多年间,白交祠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翻了约120倍。”杨金全高兴地说道,2022年,白交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预计可达100万元,人均收入4.4万元。
“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是我的责任和担当。”杨金全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经两次亲赴白交祠村访贫问苦,调研指导脱贫致富之路。多年来,白交祠村从一个脏乱差的边远贫困小山村,蜕变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村、示范村,“如今,我们要做‘耕云者’,接续奋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当好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