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在鼓浪屿,家里有杆秤,是爷爷辈传下来的,估计年龄已经超百岁,个头不小,长1.3 米呢,平日里只能倚在墙角。杆秤是木质的,由秤杆、秤钩、秤砣、秤星、提绳组成。虽然提绳已经老化,麻绳屑不时掉落,但杆秤上银色金属镶嵌的秤花仍清晰可见。
这杆大杆秤承载了一段艰难岁月的记忆。20世纪60年代正值困难时期,街坊邻居成日围着分粮分面等生活物资转,常把居委会的办公室挤得水泄不通。“杆尾平平的,这个还不够,还要再多点。”“再多些、再多些,怎么给我家的就少些,给他家的就多点……”大家毫厘必究,生怕别家占便宜自家吃亏。“上老杨家借秤,他家的秤最准。”也不知谁嚷了这么一句,霎时间争得面红耳赤的街坊一下子鸦雀无声。“对,就用老杨家的秤,我没意见。”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见大家都认可,赶紧跑到我家来借秤。
在那困苦的年月里,一般小商贩们用的都是小杆秤,遇上称大件的柴火、粮食,就得分好几趟,很折腾。而我家的大杆秤,秤钩往绑物件上的绳子上一钩,提绳一拎,秤砣一拨,眨眼的工夫,就完成了称重,快速便捷。经过左邻右舍的口口相传,大伙也都认准我家的大杆秤没让他们吃亏。渐渐地,街坊邻居需要用到大杆秤,第一时间就是来我家里借用。爷爷和爸爸也从无二话,乐于出借。一杆老秤,见证了岁月沉浮,称起公平诚信。
小时候,我对那杆秤上的秤星还特别好奇,怎么不是十进制呢?老爸告诉我,相传杆秤是范蠡所制,利用杠杆原理,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缺斤少两”是用秤者之大忌,后来又添“福禄寿”三星,以16两为一斤。寓意为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少寿,以此告诫商人,必须公平诚信。咱家的杆秤从来没有动过手脚,一直保持着分毫不差的精度。老爸说的时候,一脸自豪。他极其郑重地告诫我,做人也要像杆秤,讲的是公平公正。
家里的老物件,杆秤、手炉、铜锅……都是爸爸的心头好。空闲时,他总爱把这些宝贝拿出来摩挲、擦拭一翻,让一个个老物件焕发新光彩。随着年龄增长,我越发理解爸爸的舍不得。老物件犹如亲切的老友,帮我们记住了流逝的岁月,也记住了往昔的珍贵与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