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红十字救护员培训走进厦门医学院。(市红十字会 供图)
本报记者 黄怀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提升市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市红十字会全力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不断提升市民在突发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通过普及急救技能,健全应急救护响应机制,助力健康中国、健康厦门建设。
公共场所配置“救命神器”AED
为生命增添一份守护
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会发生54.4万例心源性猝死,相当于平均一分钟,就有一个人猝死离世。对于突发心脏骤停的人,每延迟急救1分钟,成功率就下降10%,心脏停搏10分钟后,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零。
4分钟内正确识别呼吸心跳骤停并立即施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当发现身边有人倒地,没有意识没有呼吸(或叹息样呼吸),现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取来AED电击除颤,将大大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救活的成功率。
在市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一楼和二楼的前台咨询处均放置着一台AED。记者注意到,两台AED被安装在透明的绿色箱子里,箱子上标注了AED字样,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解了AED的使用方法和心肺复苏术。
工作人员介绍,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针对AED的操作对员工进行急救培训,相关人士定期会对该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很多市民看到这里配置了“救命神器”AED,运动健身也更加放心安心。
普及救护技能、增设AED,是建立公共急救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文明城市、爱心厦门的具体表现。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在机场、车站、码头、山海健康步道、公园景点、文体中心等公共场所配置254台AED。近期,市红十字会还将在全市公共场所配置274台AED,不断提升AED在全市公共区域的覆盖率,并要求每台AED放置单位成立一支10人以上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队伍,对其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到2030年,将实现每10万人配备100台AED的目标,为生命增添一份守护。
加强急救技能培训
构建全民应急救护网络
虽然AED就在市民触手可及的地方,可得有人敢用会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AED“救命神器”相配套的,是“救命神技”心肺复苏术。
“30次心脏按压后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胸骨按压要达到5厘米的深度……”在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现场,讲师通过各种案例情景演示、现场互动,给大家普及了使用AED和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如果每个人都能掌握最基本的急救技能,就能够挽救更多本不应该逝去的生命。”
为了深入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红十字会深入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六进”活动,依托市红十字救护培训中心全力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不断完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致力于实现“家家有个急救员”的美好愿景。2022年已累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2.68万人,提前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任务指标。10年来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10万人以上,逐步构建全民应急救护网络。
今年5月,市红十字会启动“家家有个急救员”培训项目,以“让全市每个家庭均有一名经过红十字会培训合格的救护员”为目标,力争至2035年,全年应急救护持证培训人数达到全市常住人口的10%,实现每一个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员参加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每一个灾害、事故现场,都有红十字救护员参与抢救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