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一方水土 美一方家园
10日是福建省第九个水土保持宣传日,厦门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水土保持率94.75%,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2022-12-09 00:00来源:厦门日报

  

五缘湾湿地公园。(本报记者 黄嵘 航拍器摄)

  本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林晓洁

  一条条溪流清澈见底,岸边绿树环绕,白鹭翩翩起舞……初冬时节,厦门依旧绿意盎然,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动图景,见证着厦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努力与付出。

  12月10日是福建省第九个水土保持宣传日。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工作部署,精心组织谋划,依法严格监管人为水土流失,大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水土保持率94.75%,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两单’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作为典型经验2次在全省会议上进行交流推广。

  顶层设计

  筑牢水土保持基石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厦门,水土保持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背后,离不开各项制度保驾护航。

  早在2019年,我市就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聚焦预防保护、注重自然修复、加强监管监测、强化职责落实等方面,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我市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我市还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全市“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

  几年来,厦门更加注重遏制新增水土流失,更加注重修复生态、提升生态效应,构建起一个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水土流失率持续保持下降趋势, 并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正式签发2022年第1号河长令,要求“持续推进河湖全域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连续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厦门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厦门市乡村建设方案》等文件,明确提出“推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遏制新增水土流失,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保持率达到93%以上”等水土保持工作目标任务……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压实我市各级各部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责任。

  形成合力

  创新水土保持监管模式

  出台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豁免清单,明确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等9种水土流失影响轻微项目免于办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取消登记备案表,水土流失易发区外征占地面积10公顷以下的项目实行信息报备制,免于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区域评估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简化程序,实现即来即办;压缩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行政审批办理时限至3个工作日;全面推行远程咨询帮代办、申报材料预审帮代办、邮寄帮代办,政务服务更高效……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监管“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力度持续加大。

  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就投入使用,在过去,这样的行为会被处以行政处罚。今年起,厦门市水利局率先全省推出豁免清单——《厦门市水利局轻微不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把水土保持设施“未验先投”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列入轻微不罚清单,确定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体现了水利执法的温度。厦门市水利局在全面开展现场核查是否存在水土流失危害的基础上,分类解决了一些水土保持设施“未验先投”的历史遗留问题,立案16起,基本实现了全市生产建设项目“未验先投”违法行为的“动态清零”。

  管建设、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水保,这是我市近年来不断完善构建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通过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我市通过厦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等政务系统建立信息沟通与共享渠道,实时共享各行业生产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备案、核准)、用地选址、开工、完工等数据信息,确保监管靠前、主动、精准。

  今年,我市深入开展“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管,监管频次从每年一次提升到三次,通过“天上看、地面查、全覆盖”,及时准确发现违法违规项目,精准认定责任主体,及时排除水土流失隐患。

  信用监管是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我市积极贯彻水土保持信用“两单”监管、监测“三色”评价等制度。对全市474个项目开展信用评价检查。下发限期整改通知46份,对19家生产建设单位给予信用量化扣分,将13家生产建设单位列入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名单”,通过全国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平台等向社会公开,对列入“重点关注名单”的生产建设单位监督频次不少于2次/年。对信守承诺的项目实行“免检”制度。

  生态修复

  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弯弯曲曲的东西溪穿过同安城区,溪水缓缓流淌,岸边的美人蕉随风摇曳,不少市民沿溪散步、垂钓。

  这幅美景得益于2021年完工的同安区城区段安全生态水系统建设工程。工程以修复河流生态环境、水质改善、景观提升为出发点,保留了原有河流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充分展现东西溪的生态风光,为居民打造了家门口的带状湿地公园。

  近年来,厦门持续不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找准水土保持项目实施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改善、提升区域生态和水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水土保持方面,森林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今年我市扎实推进林相改造和森林生态景观林建设。截至目前,我市治理任务完成10965亩,完成治理任务的137%。通过实施森林生态修复造林和森林抚育,有效调整树种结构,改善森林景观,达到蓄水固土、保护水资源目的,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作为连通老百姓生活水的最后一公里,小微水体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市已对920个小微水体全面登记造册,形成一塘(池)一档,通过截、清、修、绿等综合措施推进整治。在去年完成197个小微水体治理基础上,今年我市继续完成小微水体治理136个。长效管护机制已经建立,厦门创新推出“评星”管理办法,确保小微水体长治久清,有效改善城乡水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